北京,2021年的雪似乎比往常来的更准时一些,似乎对这个冬天更应景一些。在基金的圈子里,也是寒意满满,离职似乎是对这个冬天表现出的一点点敬意。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今年以来,已有来自149家基金公司的282位基金经理离职,超过2015年同期的279位,为历年同期最高。
看今年的基金经理离职阶段性数据来看,截至3月底有30位,6月75位,8月200位,11月还没过完,就到了282位。

2015年,市场遭遇极端行情,同期有279位基金经理离职;2016年至2019年,同期离任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137人、146人、159人、206人;2020年,基金经理变更异常频繁,同期有227位基金经理离职;而今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同比增幅达到了23.35%。
今年以来,这样的新闻似乎也不是只有冬天才有的。



来自中国基金报的报道,采访了一个基金经理,给出了一些答案。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历史同期新高,对此,沪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投研总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行情因素,为了获得一个更高的薪资,很多基金经理会选择在业绩高点时跳槽。经过2020年的行情高点,今年迎来了离职高潮。第二是基金行业的分化。近两年,行业大发展,基金公司之间分化非常大。不在头部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很难分享市场红利,于是想跳去头部或者排名更靠前的公司。另外,大中型基金公司预算充裕,开出更高的薪酬招人,这对小公司的基金经理来说吸引力非常大。第三,外资、银行资管进入公募业,带来新的人才需求。第四是市场结构出现变化,银行、地产等传统蓝筹股出现了很大的回调,而TMT、新能源、周期都有很大的涨幅,一些公司为了迎合市场风格,扩招TMT、新能源的基金经理,大公司也会设法挖人来优化人员结构。第五,现在对基金经理一拖多有限制,尤其主动管理型基金,一些有需求发更多基金的公司,就要找更多基金经理。
其实基金经理离职的原因很多,上面的这个说的复杂了,而且大多数是「洗地」为主,难免有开脱之嫌。马云说过,员工离职无外乎是钱没给够和受了委屈这两条。公募基金也是如此,要不是干的不顺心,而且今年虽说市场不好,但是外资、理财子这些都在招人,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拍拍身上的灰尘,挥挥小手,就走人了呗。而且年景不好,基本上还都是6月份之后,拿完去年的年终奖再走。
去向其实也比较简单,要不是其他的公募,要么是奔私,要么是资管的圈子,要么就是退出这个行业了。

我们今天不展开讲离职的原因,因为作为韭菜,我们为年收入上百万甚至千万的基金经理操心,那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了。我们主要说说,我们的基金换了经理,我们该怎么办?
1、要说换基金经理这个事,其实也是挺卷的。一般是大公司比小公司宽容,外资比内资宽容。如果是业绩不达标,那么基本上两年就被GG了,小平台可能更快一些。
所以我们买基金的时候,要做到事前防范,就是买大平台的基金,买一些相对稳定的产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量的话,要不要买超大规模的产品呢?比如今年的朱少醒、刘彦春、张坤的业绩都很一般,谢治宇还凑合,董承非干脆离职了。规模确实是我们普通投资者需要考虑的一个指标,这也是基金经理难逃的一个怪圈,可能说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就是这么个意思了吧。所以在选择的时候,现在比较流行一些中生代的基金经理会好一些,因为这个基金他们确实还是在参与,而不是挂个名而已。
2、换基金经理这个事,还得区分一下基金的分类。比如是主动管理的,还是被动的,是权益的,还是债的。如果是被动的,比如是指数型基金,那换了基金经理影响应该也不大。不过这个还分怎么看,在中国我们指数基金跟踪的偏差率基本都够养鱼的了,这个现象还是个普遍现象;如果在外资基金的那里,可能就得换人了,不过国情如此,加上卖的好,也没有人会苛责。
如果是主动管理的基金,那就要好好掂量一下了。不同基金经理的风格操作,对于基金的业绩影响还是蛮大的。通常来说,基金经理的能力强,经验丰富,这个基金的表现就会更好一些。
如果一只基金一个年富力强的经理走了,换来了一个小年轻,我们大概率就要注意一下了。就拿董承非这个例子来说吧,他离职后,产品增聘了谢治宇、乔迁,来共同管理,这也是为了不发生大规模的赎回,只能找更强的来接手,或者说至少是过往数据表现更强的吧。
3、要看离职原因。不过现在一个是基金公司都学聪明了,原因大多都是「个人原因」,这样既保护了公司,又保护了基金经理个人。所谓的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那我们投资者,我们韭菜怎么办呢?其实还是可以得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如果是高升了,公司内部的高升,或者跳槽到其他基金的高升,那么一般证明这个基金的管理还是得到认可的。如果是去了更小的平台,那么可能这只基金我们只能赶紧换掉了。
4、经理离职,什么时候换掉这只基金?我们不妨观察3个月左右的时间,看看指标是不是下降的比较厉害。不过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大多的时候,如果是师傅带徒弟,师傅高升了,把衣钵(产品)传给徒弟来管,或者是师傅有了更好的去处的话,基金一般都会提前做安排。比如增聘或者共管一段时间,提前适应过渡。其实在增聘的时候,我们作为投资者的就要注意了,把这个基金列入观察列表仔细考察。
以弗里曼的经验来说,基金经理这个行当是比较个人的,绝不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职业。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典故也是时常在上演的剧本。
本周操作:
操作时间2021.11.16
降低医疗基金的仓位,占总仓位10%
替换新能源基金一只,因为基金经理的变化,占总仓位10%
增加纳斯达克100指数仓位,5%
增加军工仓位,5%
韭菜热线原创版权所有,发布者:弗里曼,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rx.com/7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