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彭博发了一个新闻,说是中国的人工智能相关公司有40家左右都开始坚持股票套现,这个说明中国在这方面的创新动力不足。
如果是不常关注的人,可能会觉得这又是一波割韭菜,可实际上,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一言以贯之就能定义的。
周三大盘下跌,人工智能相关的指数几乎全线微微上涨,说明虽然啤酒有泡沫,但也无法阻止夏天来一杯的诱惑。
弗里曼作为一个曾经智能投顾赛道的创业者,对于人工智能在金融,特别是投资理财方面不能说有经验,至少教训是有不少的。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我眼中的人工智能、chatGPT、以及会给我们投资理财带来哪些改变。可能不那么系统,权当抛转,大家多包涵。
先说二级市场,今年以来泛AI赛道吸引了不少的关注和眼球,也成为近期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对基金来说,有点像当年的新能源,如果组合里没点人工智能半导体,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这个趋势起来了,不说是贯穿全年的主线,至少也是其中之一。
弗里曼之前说过,AI这个领域当年因为阿尔法GO火了一阵,那个时候AI取代人的呼声不绝于耳,各行各业也都投入到了AI的创业大潮之中。可就在今年以前,很多之前很明星的项目,可都是流血上市的。人工智能的公司最后都沦为了项目公司,不是说2B的项目不好,毕竟习惯了高增长的投资人来说,这个不那么的性感。
至于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在去年的某个时候随着工行和招行的智能投顾下线,应该是主流的智能投顾都下线了。那个时候,除了留给人们的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的话题以外,没有一点点的浪花。
那这一次人工智能浪潮的二波流,会有什么不同吗?
简单划分的话,有三个维度去看这些公司,算法、算力、内容。在一个领域做到顶尖的都是好公司好标的,三个方面全能的?似乎不存在。
算法,这也就是为啥有人说国内的AI与美国差那么2,3个月,甚至更短的原因。大模型其实都差不多,实在不行还可以依靠人才的引进和流动。
算力,看看英伟达有多火爆就知道了,高处不胜寒也不过如此。其实AI只是带火半导体的一个因素,芯片半导体自从受了美国的打压以后,我们反而越做越好。高端的芯片用量还是有限,最近手机和笔记本都卖不出去,高端的需求自然减少了。中低端的,车规的,是大量的,而这些方面我们的能力在逐步的提升。所以这一次来说是人工智能带火了半导体,还是半导体助攻了人工智能,还不好说。如果说泛AI赛道里确定性最高的,就是芯片半导体了。
内容,这也是这两天惊闻美国版知乎Reddit要开始向chatGPT类的大模型收费了,也许是内容公司反攻的一个前兆。这么急不可耐的动作,也说明多么的急于变现啊。最近传媒公司和内容平台的股价涨了不少,其实之前内容提供方向互联网平台收费的模式一直存在,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那些纸媒就开始收费或者换资源,可这么多年下来,也没见怎么样。
一级市场的口味与二级市场越来越趋同,其实都是生产线的不同阶段,趋同是应该的。记得在14/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去个星巴克十个有九个在说平台,十个有十个在说移动互联网。
到了如今,平台级的机会越来越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原本扎克伯格是想all in元宇宙,还把名字给改了,可到最后还是一地鸡毛。苹果、字节,在这一块似乎也没很大的进展。Web3说是要把所有的互联网业态从新做一遍,只可惜被强力监管,除了开发者远走他乡,实际的用户也是不够用。
这个时候人工智能出来接棒,只能说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了。
那chatGPT类的应用会给我们的投资理财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呢?
说两点吧。
1、资产端,前一阵子很多量化基金宣布用人工智能参与构建组合,让很多股民基民大呼惊叹。其实这个惊叹在8、9年前也有过,阿尔法狗时代。基于新闻内容的事件驱动策略很早就有了,现在各种情绪指数的构建也很多,其实业内早就有之。现在宣称出来,怎么看都是放个噱头,多卖点份额。
2、投顾端,如果是你,你会接受机器人给你的投资建议吗?
在这里还要友情提示一下,现在的类chatGPT的模型很多,但是训练基于什么语料这个很难讲。还有提问的时候,提示词是不是精准也是一个问题。举个例子,A股和港股的交易规则不同,如果张冠李戴,会给投资者造成严重的误导和金钱的损失。原因可能是训练语料的问题,有可能是模型问题,也有可能是提示词的问题。
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在开启,究竟是类似移动互联的一个大的变革,还是每隔几年一波的海市蜃楼,我们一起见证吧。
韭菜热线原创版权所有,发布者:弗里曼,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rx.com/5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