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邻居老李神情紧张的来找我,”老弟,我晚上请你吃饭,有个问题你帮忙给分析一下“,听着口气很焦虑。
事情是怎么回事呢,老李一年前由同事介绍,买了一只私募,确切的说是”半只“私募。上周到了一年产品的兑付日,没有任何消息,经过沟通,公司说”给你们两条路(是不是有点耳熟?):要么就这么一直拖下去,要么就从新签订合同延长时间,等市场好了,连本带收益一起返回…“这下老李慌了神,四处打听对策。
先不说对策和结果如何,老李这个投资问题出在哪了呢?是不是可以防患于未然呢?

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1、在投资方面不要轻信任何人的推荐和介绍,特别是进行产品推荐的时候,比如私募、保险、或者其他的金融衍生品,往往都是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七大姑八大姨来介绍的。只要涉及到产品,一定三思而后行
2、其实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是受到国家有关部门严格监管的行业,这几年对于私募的监管力度也逐步变得越来越严,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段时间每个月申报的文件都快跟人一边高了,毫不夸张。
但是监管严格不意味没有风险,我们投资理财管理的是什么?就是风险啊,所以国家出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也就是说进行投资理财的门槛进行了一一的划分。
私募是100万起,老李说当时手头不富裕,结果就让老同事代持投了50万,合同都没有签。现在出了问题,不但是朋友没得做,还损失了金钱。
所以说,我们要按照适当性的要求来投资,这样你的权益才可以受到保护,而且一定要有合同,最好自己或者让专业的朋友帮忙看一下具体的条款。
3、老李除了这”半只“私募打了水漂,还有就是房子也闹心,最近几年全国”房住不炒“(我本人还是非常支持的,否则实体经济真的不行了,在北京你在饭店吃的不是美食而是房租),老李在环京买的房子也基本是高位接盘,没有啥收益,还小亏了些。
现在上班族都很忙,被绩效压得喘不过气,更不用说每天还要股票盯盘了,哪有这个时间啊。最近我看基金频频上热搜,连上海的大妈都把选择女婿的标准定在了”理财收益10%以上“。
投资的工具有很多,股票、基金、贵金属、期货、外汇、比特币等等等,这里面适合普罗大众的就是公募基金,几千只基金足够了,覆盖了国内国外的几乎所有行业的优质资产,我们又不用盯盘盯的太累。
记得一位领导曾经说过”不建议老百姓炒股,基金经理的桌子上有四个屏幕,你如果没有,就别炒了“,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散户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
基金还是国家强监管的行业,有一套相对严格的管理规范,可以随时的申购和赎回,资金急用的时候也不耽误。
基金有专业的基金经理为你服务(其实手续费还是挺贵的~),投资是一个费神费力又很专业的事情,专业人做专业事,做个坐享其成的人不是很好吗?
韭菜热线原创版权所有,发布者:弗里曼,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rx.com/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