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有大小非吗?美股有没有涨停?
-
美股怎么又涨停了
市场投资差。涨停是一个证券市场术语。涨跌停板制度源于国外早期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中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抑制过度投机现象,美股指的是在美国的股票市场,截止2022年8月12日,经查询美股市场统计显示,2022年8月6日,美股因为市场的投资量差又出现了涨停现象,这种情况下对中国市场是最有利的时期。
2年前 -
港市没有涨停板规定,而且除了中国内地股市以外都没有涨停规定
一、美股虽然没有涨跌幅限制,而是股民投资者以及主力机构内心都是有涨跌幅限制了,大家已经养成了价值投资思路,涨跌都是有规律所以并不会出现一天就跌完的悲剧事件,而是同样的有理性的涨跌!而A股不同,A股由于投机性强,人为干预强,只能用10%涨跌幅限制来避免股市波动太大,保护市场稳定性,两国股市没有可比性的。
二、美股是实行T 0的措施,并没有涨跌停的限制。表面上看起来,可以一天跌到位。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只有特大利空出现时,才会一步到位。就像香港的仙股,一天暴跌80%以上都是正常的。
三、而美股毕竟是有一定的经济基本面支撑着。即使没有涨跌停的限制,波动也不会那么大。总会有机构和基金在里面相互博弈。认为没有涨跌幅限制就一定会暴涨暴跌就错了。我们的期货市场也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但也没有看到因此暴涨暴跌啊。
四、美股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每一轮熊市杀跌都是同样缓慢下跌的,没有任何一波熊市会出现一天就跌到位的历史;任何国家的股市也是一样的,不然一天就跌到位了就没有牛熊循环规律了,已经破位了股市自然规律。
五、香港证券市场与内地市场存在不少分别,当中包括:
1、香港证券市场较国际化,有较多机构投资者,海外及本地机构投资者成交额约占总成交额的65%(分别为39%及26%),海外投资者的成交额更占总成交额逾40%。由于各地的投资者对证券估值和市场前景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内地投资者在参与香港证券市场时宜加倍审慎。
2、在产品种类方面,香港证券市场提供不同类别的产品,包括股本证券、股本认股权证、衍生权证、期货、期权、牛熊证、交易所买卖基金、单位信托/互惠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债务证券,以供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不同市况下有所选择。3年前 -
世界上有股票跌停制度的只有,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股市,其他的股票市场都是没有涨跌停板的,只有熔断制度。所以,没有跌停制度才是正常的股市制度,涨跌停板是中国人的创造。设置的原因,按照证监会的解释就是保护中小投资者。
美国股票没有跌停,是因为涨跌停原则据美股研究社来分析其实是对市场流动性非常大的伤害。在没有涨跌停的市场中,由于市场流动性很强,定价价值非常高效,所以也很少产生暴涨暴跌的情况。
反而在有涨跌停的市场,尽管加入的涨跌停的限制,但是由于市场有效性很弱,所以一旦产生负面消息,很容易有连续几天的跌停。
另外,虽然美国没有涨跌停,但是交易所是有冷静时间的,也就是说,如果股票债券期货等价格波动在一定时间内超过了一定的指标,交易所会将这支股票债券期货暂时停牌几分钟,等待交易员投资者等稍稍冷静后继续交易。
事实上,单纯的涨跌停制度是比较粗暴的。国外的交易所规则对于流动性的损伤会小很多。
没,买卖方式除了普通的买卖,还有更多功能,操作起来比A股更方便,建议直接去各大券商网站上看FAQ,这种网上随处可见答案的问题直接Google吧。
美股普通类股票价格无涨跌幅限制,但实行熔断机制。
根据该机制,价格不低于1美元的股票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5分钟内波幅达到或超过30%,将被暂停交易;价格低于1美元的证券在5分钟内波幅达到或超过50%,将被暂停交易。比如2014/9/14 上市的RWLK,当日涨幅超过113%,我记得被暂停交易了三次,把我都吓一跳。
5年前 -
你好,大小非 (非流通股 non-tradable share)
非是指非流通股,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
持股低于20%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于20%的叫大非。
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就会抛出来套现,就叫减持。
因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一般不会抛;小非就不一样了,许多年的不流通,一但流通,又有很大获利,很多都会套现的。
小非:就是小部分非流通股,股改之前就有承诺,非流通股在股改结束以后一年之内是不会在二级市场上抛售的,一年以后也不是大规模的抛售,而是有限度的抛售一小部分,为的是不对二级市场造成大的冲击。而相对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
通常来说大小非解禁股价应下跌,因为会增加卖盘打压股价;但假如大小非解禁之后,其解禁的股份不一定会立刻抛出来而且如果市场上的资金非常充裕,那么某只股票有大量解禁股票抛出,反而会吸引部分资金的关注,比如氯碱化工年初的时候有大量大小非解禁股份上市,从解禁当日开始连续放量上涨!
小,即小部分。 非,即限售。 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 解禁,即解除禁止。 小非解禁,就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许上市流通。 当初股权分置改革时,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说,有许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暂时是不能上市流通的。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
大非: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两年以上方可流通.
小非: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在股改一年后方可流通.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5年前 -
港市没有涨停板规定,而且除了中国内地股市以外都没有涨停规定。
香港证券市场与内地市场存在不少分别,当中包括
1、香港证券市场较国际化,有较多机构投资者,海外及本地机构投资者成交额约占总成交额的65%(分别为39%及26%),海外投资者的成交额更占总成交额逾40%。由于各地的投资者对证券估值和市场前景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内地投资者在参与香港证券市场时宜加倍审慎。
2、在产品种类方面,香港证券市场提供不同类别的产品,包括股本证券、股本认股权证、衍生权证、期货、期权、牛熊证、交易所买卖基金、单位信托/互惠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债务证券,以供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不同市况下有所选择。
扩展资料:
其他相关
一、香港每股的面值不是固定的一元,大部分股票面值是0.1元或0.01元.
二、香港是国际市场,同样的股票比国内便宜很多,一般只有国内价格的一半。现受次债影响,股价大跌,价格更低。
三、香港股票增发或发行是不需要证监会审批的,股价上涨过高时,大股东随时可以增发新股(一般是通过股东大会授权可是增发10%),无限量的供应使股票不可能高得太离谱。但这其实本质上并不会损害原有股东的利益,因溢价发行总体上对原有股东是有利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股市
5年前 -
大小非是中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股改)后的产物,是对股改前原本不流通但在股改后可以逐渐全流通的“非流通股份”的俗称。大非指原为国有股份的限售非流通股;小非指原为法人股份的限售非流通股。
“非流通股东”包括“国有股东”和“法人股东”。在股市前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保证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保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多数上市公司在发行上市(IPO)时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东持有的国有股份会比例较大、数量较多占主导地位。
在股改对价后,这些国有股份获俗称“大非”;同国有股份相比,“法人股东”持有的法人股份数量相对较小,股改后获俗称“小非”。“非流通股”由上述两种股份共同组成,股改后被并称为“大小非”。
扩展资料:
一、大小非减持条件限制
1、大非
一年内,不能减持;第二年,可减持股份<公司总股本5%;第三年,累积可减持股份<公司总股本10%;三年后,完全解禁
2、小非
一年内,不能减持;一年后,完全解禁
二、大小非解禁后股价情况
通常非流通股解禁后,大股东就有可能抛售股票进行套现,这往往会造成股价下跌。因为在解禁前人们对解禁的预期可能使得股价下跌,解禁后若无大规模套现行为,股价自然会回升到原来位置。
大股东是否套现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因为他们是公司的管理者,对公司的情况最为了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小非
5年前 -
没有,港股和西方成熟的股票市场都没有涨跌停的限制,完全是靠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来调控的。A股还是新兴市场所以还有政策上的控制。7年前
-
何为大小非?
“大小非”产生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时招股书上说的是非流通股暂时不流通,导致投资者高价入市.鉴于非流通股要进入流通状态,则将会带动流通股的股价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过对价让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损失由非流通股股东给以补偿.常用的模式是送股,比如10股送3股,即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3股.送股后,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考虑到非流通股股东一送完股就获得流通权,市场的压力会很大,监管部门又颁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锁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东送股之日起12个月后,可流通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24个月后可流通10%,36个月后才可以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总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称为“大非”, 持有股本5%以下的非流通股股东称为“小非”(小非在12个月后即可100%流通).
股权分置改革从2005年6月开始,到2006年底,已有1200多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改革基本上搞定.由于“锁一爬二”的原因,非流通股并不能马上卖出,因此大盘表现为整体上扬,甚至摸高至6000点上方,但随着解禁期的到来, “大小非”呈加速的方式获得“自由身”,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7年前 -
“大小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的,在股改一年后方可流通,一年以后也不是大规模的抛售,而是有限度的抛售一小部分,为的是不对二级市场造成大的冲击。而相对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反之叫大非(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的,在股改后两年以上方可流通,因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一般不会抛)。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小的非流通股。
股票最大的“庄家”既不是公募基金, 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获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东,也就是所谓的“大非”“小非”。其中最有发言权的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东及其他法人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们对公司股价既不关心,也无动力经营好上市公司。9年前 -
香港和美国都没有涨跌幅限制,而且是T+0的,当日买进当日可卖出。
当然也有相关的措施,即熔断制:
如果涨跌超过10%。
如果涨跌超过30%,则交易所停止交易两小时美国没有个别股票的涨跌停板。
如果涨跌超过20%,分三段。
断路机制的设定是为了防止恐慌抛售。但是证券交易所有断路机制,则当日交易停止,定定神,让大家喘一口气,则交易所停止交易一小时9年前 -
港市没有涨停板规定,而且除了中国内地股市以外都没有涨停规定。
港市与内地市场的区别:
1. 香港证券市场较国际化,有较多机构投资者,海外及本地机构投资者成交额约占总成交额的65%(分别为39%及26%),海外投资者的成交额更占总成交额逾40%。由于各地的投资者对证券估值和市场前景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内地投资者在参与香港证券市场时宜加倍审慎。2. 在产品种类方面,香港证券市场提供不同类别的产品,包括股本证券、股本认股权证、衍生权证、期货、期权、牛熊证、交易所买卖基金、单位信托/互惠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债务证券,以供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不同市况下有所选择。
3. 内地市场有涨跌停板制度,即涨跌波幅如超过某一百分比,有关股份即会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时间;香港市场并没有此制度。此外,根据香港法律,除非香港证监会在咨询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后指令,否则香港的证券及期货交易所不得停市。
4. 在香港证券市场,股份上涨时,股份报价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为绿色,下跌时则为红色;内地则相反。
5.香港证券市场主要以港元为交易货币;内地股市以人民币为交易货币。
6. 在香港,证券商可替投资者安排卖出当日较早前已购入的证券,俗称「即日鲜」买卖。内地则要求证券拨入户口后始可卖出。投资者宜与证券商商议是否容许「即日鲜」买卖。
7.香港证券市场准许进行受监管的卖空交易。
8.香港的证券结算所在T+2日与证券商交收证券及清算款项。证券商与其客户之间的所有清算安排,则属证券商与投资者之间的商业协议。因此,投资者应该在交易前先向证券商查询有关款项清算安排,例如在购入证券时是否需要实时付款,或出售证券后何时才能取回款项。9年前 - 香港股市有没有涨停跌停这一规定?香港股市没有涨停跌停限制。且香港股市还有许多地方与内地不同,比如T+0.当天买当天卖。它是开放的国际市场有许多做空机制,进入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否则会带来巨大的风险。10年前
- 澄清几个问题:
1 大小非不只是中国有,美国也有,比尔盖茨就是微软的大非,每年都减持
2 香港没有大小非,因为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都是全流通,这是香港特色的股票发行制度.
3 A股减持确实带给了我们二级市场很大打击,但是香港相对于A股市场,和世界完全接轨;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往往由于发展时间短经济总额很小;如果我们的国企去香港大小非减持,那么不排除全部被外资收购,到时候我们的国民生活支柱—全部的国有企业如果都被外资收购,那么我们的祖国无异于变成了殖民地
而在大陆发行,由于经济对外联系不是那么的充分,所以对于自己民族资产的股份保护还可以有效实行,不至于被外国投资者全部收购.并且有广大人民的充裕资金作后盾,我们的国家希望—-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会获得人民的支持,而发展于世界之林呼吁大家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点私房钱亏损了就把大小非视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小非抛售本身不会让市场下跌,是投资者自己恐慌盲目抛售股票,自己砍自己的脚,自己割自己的肉不是么?我们要改变传统观点,对于价值重新认识,那才是解决大小非问题的唯一途径
为什么大家不发扬下爱国精神理解下呢? 所谓水涨船高,就算把大家的帐户都变成2倍,如果国有企业被收购了,国家没有一个完整体系了,甚至我们国家的经济被变相的殖民了,那么我们国民即便富有,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大小非就是不能在H减持,宁愿亏损也要在国内坚持,国有企业的股份就要中国人持,这是义务也是权力,有什么好回避的呢?
16年前 -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保证国家的控股地位,公司上市时有一部分股票是不能流通的(国家股,后来又出现法人股)。后来国家进行所谓的股权分置改革,一夜之间这些非流通股票就可以流通了,根据规模大小被称为大小非。这说明中国在资本市场制度化、市场化上还有待完善。
在资本主义的证券市场没有所谓的大小非,因为在在海外(港股)的证券市场股票一上市就是全流通的,只是大股东和战略配售股东有一个限售期而已,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大小非问题,大小非只局限于A股市场,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股市词汇。
16年前 -
显然是没有的,这是中国股市建立之初留下的后遗症,当初为了让中国股市顺利建立,排除股市姓社姓资问题的非议,中央决定保留上市公司2/3的股份不得流通,就是后来的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等,而只让1/3的股份在市场流通,以此来保证国有股份的支配地位。
所谓大小非就是指这些非流通股,持股低于20%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于20%的叫大非。这些股份的存在就导致的股权分置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展开讲了,LZ可以上网查股改的原因),于是中央决定在2005年中实行的股改就是为了让这些非流通股上市流通,也就是现在大小非解禁的由来。16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