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港股流动性差?为什么港股退市?
-
恒大目前尚未从港股退市,目前只是停止交易。大概有如下几种情况:1 由于连续涨停或跌停引发的临时停牌,有的连续三天,也来有两天,停牌时间为一小时,十点半后复牌。2 由于重大事项引发的停牌,时源间长短一不,一般最长不超过20个交易日。3 由于上市公司合并引发的停牌,如目前尚在停牌期1年前
-
2007年,华熙生物在港股上市,2017年,华熙生物不满股价跌跌不休,选择了退市。彼时,华熙生物港股股价在14.30港元附近,PE约20倍,而生物医药行业市盈率历史平均水平约在38倍左右。
随着近年来医美行业的火爆,华熙生物转战科创板后,股价曾在2021年7月涨至314.09元的最高点,市值突破1500亿元,赵燕的身价一度超过880亿元。
1年前 -
如果直到退市后,仍旧持有股票,那么上市公司会自己进行清算,这样的话投资者基本就拿不回什么钱了。
港股在退市前就会发公告告诉投资者即将退市,这时候持有个股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平仓来结束损失。最好的做法就是在退市公告发布后,及时卖出止损就可以了。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指证券证券交易所指定的上市公司暂停和终止上市等相关机制的制度安排,以及退市的风险预警、退市公司股份转让服务、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等配套机制。港股退市后股票怎么办同样也和此相关。
香港证券交易所经营一个连续的交易市场,但为了维持公平有序的市场,交易所有权人将在它认为适当的条件下将公司从名单上除名(即实行)。而因此香港针对市场环境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退市机制。也有投资者认为香港没有成熟化的通过这种退市机制,香港上市公司要么“自愿退市””,要么“被迫退市””。港股休市之前进行过介绍,可以看看那些时间不交易的。
1.主动性退市
主动退市,又称自愿退市,是指上市公司行使其选择和做出商业决策的权利,并自愿向联交所, 香港申请停止在交易所上市。根据相关规定,联交所将其从联交所,上市公司的股票列表中删除,导致该公司失去其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主要原因包括:
(1)大股东提出私有化或强制要约收购;
(2)股票价格长期低迷,价值被低估,失去融资功能;
(3)创业板公司在主板上市,主要适用于创业板股票。
退市:私有化的条件
(1)支持股东所持表决权超过75%
(2)对方股东所持表决权低于10%
(3)对于未接受要约的股份,收购人有权行使强制收购权
意思是:
摆脱低估值困境,私有化后在不同地方上市或获得更高估值,融资更方便
2.、被动退市
被动退市,即“被迫退市”,”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触发联交所强制性退市机制,而联交所,根据其相关规则或规定,被迫将其从联交所,上市公司的股票列表中删除,从而导致该公司失去其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主要原因包括:
(一)发行人(上市公司)未遵守《上市规则》,且情况严重的;
(二)证券公众持股不足(公众持股不低于发行人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5%);
(三)经营活动或资产不足以维持其在证券上市,或者其业务不再适合上市。2年前 -
港股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成熟市场,有着海外机构投资者构成和以中国内地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标的构成,相对特殊的结构对接、高效的再融资制度以及发达的衍生产品市场造就了港股著名的低估值和独特的估值体系。
我们将在本篇中论述港股低估值的主要成因。
1、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偏低
对比以欧美股市为代表的成熟股票市场和以A股、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港股的历史估值水平均偏低。
我们采用最通用的动态市盈率来进行比较,恒指PE在过去5年内徘徊在9至11倍之间。2011至2014年,恒指PE均值为10.2倍;而与之相对应,其他股票市场同时期PE均值都在12.6倍以上,其中,标普500指数的PE均值为15.6倍;亚太地区另一金融中心日本市场的PE均值则高达21.2倍。A股市场虽然在2011年至2014年间PE均值仅比恒生指数高出24.2%,但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一轮大涨之后,虽然在7月后出现较大波动,但截至9月23日A股市盈率仍为15.53倍,约为当日恒生指数PE值的1.6倍。对比恒指与标普500及恒指与上证A股的PE比值,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在观察范围内,恒生/标普PE比值小于1的概率为94.96%,恒生/上证PE比值小于1的概率为92.09%。其中,恒生指数在2008年这段时间的PE值仅为上证A股的40%左右,为历史最低水平。截止2015年9月23日,恒生/上证指数与恒生/标普指数的PE比值均低于0.6。
相较于波动较大的A股,港股市场的估值状态更接近欧美等发达市场。测算恒指、标普500及A股指数的历史PE均值和标准差,其中,标普500及恒生指数的方差/PE均值比例均低于0.3,波动幅度显著小于A股,显示了港股相对较窄的历史估值波动区间。
2、低估值原因一:港股投资者以海外机构为主
港股估值低的首要原因是以海外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
香港是亚太地区主要的金融中心,港股市场也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作为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也作为全球资产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港股的核心参与者主要为来自海外的、以全球配置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
从参与者类别来看,港股现货市场2011至2014年,按成交金额划分40%以上均来自海外投资者,而其中机构投资者为主要力量。在本地机构、本地个人、外地机构、外地个人四个主要投资者类别中,外地机构投资者始终是成交金额占比最大的类别。从外地投资者来源地看,在现货市场的投资者中,来源于美国和英国的投资金额之和占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在2011-2012年度,美国投资者占比约32%,英国投资者占比则约为25%,两者合计则达到了57%。随后美国投资者略有下降,英国投资者比例逐步上升。两者在2013-2014年度的金额占比均超过了25%,是外地投资者中的主要力量。来自于美国、欧洲、新加坡及澳大利亚地区等成熟市场的资金长期占据了现货市场投资总额的约80%,总体来看,港股最核心投资资金来自以欧美市场为主的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
以海外机构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从以下方面影响港股估值:
其一,海外机构投资者对港股总体投资规模有限。港股是国际投资者全球配置的重要一环,但并非最核心环节。国际投资者配资港股的目的主要在于全球配置目标下对于盈利及风险分散的追求。从2014年全球共同基金及ETF资产的投资结构来看,53%的资产被用于投资美国,而投资非洲及亚太地区的资产仅为11%,其比例远低于相应市场市值占全球金融市场总市值的比例。对港股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总体投入资金规模有限,是导致港股这个完全开放市场相对较低流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海外机构投资者带来成熟市场偏好,港股估值参考成熟市场。海外机构投资者多来自于成熟市场,对于港股市场的评估更偏重价值,在估值的给予上也更参照成熟市场。借鉴美国机构投资者结构,呈现资产规模集中度上升的趋势,2014年美国前25大机构投资者掌握全美74%的投资资产,前10大投资机构掌握55%的投资资产,前5掌握43%,集中化的投资结构势必在国际化配置中将更多地融入价值投资及高市值、高流通值的偏好。港股市场作为全球配置中的一部分将受到境外大型投资机构偏重价值的偏好影响。
其三,海外机构投资者更偏好大市值龙头品种。由于香港仅为海外投资者配置资产的地点之一,海外机构无法充分覆盖港股全部标的,更倾向将投资及研究投入更集中在市值大、对经济基本面有代表性且通常是主要指数中的标的。而这些标的往往因为体量大已经成为龙头,相应过了高速发展期并已进入成熟期,难以享有过高估值。而中小标的由于需耗费的覆盖成本较高通常不被海外机构关注,难以分享较稀缺的流动性,因而也常常处于较低估值。
3、低估值原因二:本地投机资金另有去向
港股估值低的第二个原因是进入正股市场的投机资金较少。
一方面,香港股市对投机资金的吸引力较低。港股历史投机氛围较浓,但是在经历了数次大小股灾以及老千股事件,普通股民对于港股投机忌惮较深,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港股正股市场的投机氛围。
老千股作为港股的一大特色,充分利用了港股的再融资便利。典型案例是大股东利用信息不对称,释放虚假利好等消息,吸引炒家大量购入经批股、供股增发的股份后,再通过二级市场操控,以进行圈钱套利。这一过程中小股东的权益被大幅摊薄,老千股的存在使得港股对投机资金的吸引力受限。
另一方面,香港发达的衍生品市场也分流了投机资金。
香港金融市场上的衍生品产品交易额仅次于股本股份,为市场上交易额第二大的产品类型,2010年至2014年衍生权证交易额均值达21593万亿港币。而作为香港特色衍生品的牛熊证,2010至2014年年平均交易额为14680万亿港币;牛熊证类似于期权,能追踪相关资产的表现而毋须支付购入实际资产的全数金额。衍生权证和牛熊证在2014年合计交易额约为33000万亿港币,资金量巨大,分流了大量的投机资金。就参加衍生品交易的交易者类型看,交易所参与者本身参与的交易占据了半数以上。而在非交易所参与者交易中,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参与衍生品交易的比例仅低于境外机构投资者。从2011至2014年间,本地个人投资者参与衍生品交易的比例约为本地机构的2.5倍,相较前文提及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现货市场,代表投机力量的本地个人投资者成为衍生品市场的主角。
从2012-2013年衍生品交易的交易动机来看,以投机为主要动机的纯交易维持在40%以上。细分品种来看,投机性更强的小型恒指期货、小型H股指期货以及小型恒指期权和小型H股指期权纯交易比例均在50%以上,而常规产品如恒指期货、期权及H股指期货、期权纯交易比例也都在30%以上,均显示出港股衍生品较强的投机特性。发达的衍生品市场有效地分流了投机资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正股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导致港股市场估值偏低。
4、低估值原因三:再融资便利造成存量资金分流
港股估值低的第三个原因是再融资便利。
香港发达的金融体系和便利的再融资制度,分流了港股存量资金。我们对比了香港与内地上交所的再融资规制,主要差异如表6所示,相较于内地,在香港获取再融资更为快捷方便,所需的时间花费、材料准备等均更少,香港的再融资相比内地更加灵活便捷。对比港股与A股两地市场近年再融资规模占市值比例,2009年-2015年9月A股市场再融资规模占总市值均值为1.39%,而港股该均值则高达4.50%,比例超A股3倍有余。在2014年再融资高峰期,港股全年再融资比例接近7%,远超A股相应的1.6%的再融资比例。较高的再融资比例使得市场中的存量资金再度分流,进一步限制流动性,使得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偏低。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