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为何不敢出台?上海的退休金有多少钱?
-
上海的退休人员,正常每个月的退休金是多少钱呢?我们都知道上海,是属于我们国家养老金待遇相对较高的地区。同时它也是属于,社保缴费基数和社会平均工资较高的地区。因为上海是我国的一线城市,那么自然在上海地区的退休人员,所能够获得的养老金待遇水平,比起全国其他地区和城市的退休金更加具备优势。如果说你符合上海地区的退休条件,那么就可以在上海地区领取养老金。
一般情况下,你只要在上海地区参加工作,并且在上海地区交纳社保。累计年限达到10年以上,并且最终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保留上海地区的社保关系,也就是说你缴纳上海的社保,一直要交到退休为止。这种情况下,你将来才能够在上海地区办理退休,或者还有一群人,就是说自己本身是属于上海地区的户口。那么他们是可以按照灵活就业的方式,来上海地区参保,将来也能够享受到上海地区的养老金。上海地区的养老金,究竟一般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这个问题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参保条件来决定,但是有的人参保年限比较长,有的人参保年限比较短,所对应的养老金都是有所不同的。但由于上海地区是我国,全国数一数二的这样的一个平均养老金的地区。那么其中今年在经过2022年养老金调整以后,上海地区的平均养老金高达4800元,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除了西藏自治区以外在全国排名是第二的。
也就是说上海地区的退休人员,达到4800块钱以上的人群,应该占比至少接近于一半左右。如果说你在上海地区退休并且也拥有5000块钱左右的养老金,那么就是属于中等的一个退休收入水平,但是把这个5000元的养老金,放在全国其他城市,可能就是属于比较高的退休收入水平,但是在上海仅仅是处于一个中等水平。当然有的人他还有一个特征,虽然说他是在上海地区退休,但是退休以后可能就回到自己的老家,回到户籍所在地去生活了。如果是这样敬信的话,自己享受到上海地区的养老金,但并没有在上海地区生活而回到了老家,回到了户籍所在地,相对生活成本会更低一些,所以你的这个退休金就会占有很大的优势。这就是我们在上海地区的退休好处粗稿散岩氏,即便是在上海地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群体。那么今年上海地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高达1300元,则在全国范围内来看,也是唯一一个超过1000元的地区。至少自己每个月的养老金,都可以达到一千四五甚至更高的水平,所以说上海地区养老金,普遍来讲在全国都是比较高的。
2年前 -
上海平均退休工资在4000元左右,对于按照规定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人员可以领取相应的额退休金,但是在经济水平的发展下也对退休金的水平进行了一个提高,从而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一、上海平均退休金是多少钱?
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日前共同印发《关于2017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1月1日起,为2016年底前已按规定改察唯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6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5%左右。
退休养老金按照所交的养老金,按比例计算,没统一的。
总之,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的多少,按目前的计算方法,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成正比。
简单说,就是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领取的养老金会更多,反之,则领取的养老金相对会较少。
二、上海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是什么?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年龄不到法定退休年龄,其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的计发月数要比正常退休的多。
病退人员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上年省市职工平均工资乘20% 95年底前推算存储额本息/120 调节金)乘(1-提前年限乘2%)
正常退休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全国是一样的,但病退各省、市、区有一定区别,要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咨询,以当地政策为准。
三、基本养老保险怎么算?
(一)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从1997年起,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有条件的地区和工资增长较快的年份,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速度应适当加快。
(二)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核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个人账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自2006年1月起,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统一为8%。
没祥 (三)在实际执行中,有的地区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企业的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有的地区以本企业职工缴费基数之和,即以本企业职工在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300%以内部分之和为基数。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上海平均退休金是在4000元左右,国家近期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比过去几年上调了5.5左右的百分点,而对于具体的退休金金额会受到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的影响,所以导致每个职工的退休金不一样。2年前 - “延迟退休”这个词条又被顶上了热搜,隐空陪瞬间引起了多方的关注。毕竟大家都是“打工人”,退休这件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毕竟这关系到每个打工人大概还有多少年才能开始舒适惬意的养老生活,结束卑微打工人的生涯。
然而,又有消息传亏携出,延迟退休暂时不会来了,而是会在2025年之后才开始,打工人的心情随着这些消息此起彼伏,那么这个消息是真的吗?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
一、大家对“延迟退休”的观感
“延迟退休”这个词条频频进入人们的视线,有不少的人已经开始担心未来的退休问题,毕竟这是关系到未来工作年限的问题。现在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都非常的大,所以人们更加关心到底什么时候可以退休,远离这些压力。
而延迟退休就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戳中了人们最现实的痛点,延迟退休是不是还意味着要再多工作几年?这对于这一届的打工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备受打击的事。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延迟五年,可能五年的时间与一生的时间相比来说,也不算太长,但是与现行的退休年龄执行标准相比,这五年的时间显得格外长,想想如果已经年过花甲还就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还要为评职称、挣业绩而努力,难免会让人有一些担忧。
甚至已经有网友调侃:“到那个时候我们还做得动吗?”、“如果真的延迟退休那大家都要坐着轮椅去上班了”,更有甚者说,“不要说延迟退休了,就说现实问题到底能不能活到那个岁数还不一定呢”……在这些调侃的背后,不难看出这是网友们对这一提议表示的不满,没有任何人会喜欢延长工作时间或者是在原本应该退休的基础上再多工作几年,大家在工作生涯的一段时间内最期盼的事情之一应该就是退休这一件事,退休之后就可以享受生活,不再有那么大的工作压力。
如果真的延长退休,那就相当于从余生中不多的安逸时光里又扣除了五年,对于常人来说,60岁已经是人生的“夕阳”阶段了,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再工作五年的时间,将这一切联想起来就很容易想到一个词:晚景凄凉。对于这样的晚年安排,人们难免会对此感到不安,甚至于说是反感。
那么延迟退休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有人说现行的退休年龄是建国初期设定的,当时制定的退休年龄是55岁,因为当时的人均寿命才50岁。同理,如今随着经济和地区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医疗水平也有了相对的提升,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提高了,因而人们的退休年龄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一定的调整。
二、延迟退休消息有变?
就在广大人民群众纷纷热议延迟退休事宜之时,人社部在2022年二月份召开的季度工作会议中却并未提及延迟退休一事。
人社部的这次会议属于2021年的第四季度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与宣布了截至去年年底有关于养老、失业、工商等三项社保基金的余额,从数字上看,社保基金运行总体还算平稳。其次就是公开梳理了有关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项目的进行规划,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在社保和养老方面的未来规划。原本大家对人社部的本次会议十分关注,毕竟人们都希望这次会议能对当下的热门问题——延迟退休做出一些表态,然而看完整个会议的报告,也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延迟退休的信息记录。人们忍不住迟疑,难道一切都是空穴来风吗?延迟退休只是信息爆炸时代以讹传讹的结果吗?
在这里可以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延迟退休的政策并没有改变,人社局的这次会议只是释放出一个信号:也就是上半年有关于演出退休的政策并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延迟退休的计划被打断或者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这颗“定心丸”也是有所依据的,因为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文件中,有提到实施渐进式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相关信息,只不过是没有提到具体的实施时间,因而延迟退休这一个提案并没有被搁浅,只是现在仍然处于准备时期,毕竟从方案通过到正式实施中间还有很多的程序需要慢慢推进。
三、延迟退休到底会不会来?
关于延迟退休的讨论日益激烈,然而就在此时,又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延迟退休暂时不会来了……
那么这一种声音又是从何而来呢?有人说是因为延迟退休提案初期,得到的反响似乎是出乎意料的,所以后续还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就传出了这样的一种声音。但是要在这里认真地告诉大家,延迟退休还是会来的,只是并不会立即执行。中间可能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以及相应的科学的调整政策,话又说回来,延迟退休这一政策并不会在这两年内实施,因为中间可能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以及相应的科学的调整政策。
话又说回来,尽管延迟退休这一政策灶蠢并不会在近两年内实施,但这也只是时间问题,可以这么说,不关有无,只在早晚。有专业人士分析,初步的预测延迟退休开始的时间会是在2025年前后,起初可能延迟的时间比较短,然后再慢慢延长退休时间,直到最后延长到目标退休年龄也就是65岁。
倘若在2025年之前出台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那么过渡期会是两年,也就是大约在2027年正式实施,其间可能会事先以月为单位,辅之一定的弹性规定,最终既快且稳地实现延迟退休的目标。结语
但是这一切也只是专业人士的推测,我们能肯定是延迟退休是一定会实施,延迟退休的方案也已经制定完成,并且是多套符合各方面利益要求的配套方案,只是现在还没有到发布时间,其余的相关信息还是要以官方为准。
最后,想说,延迟退休暂时不会实施,这个政策真正实施的时间大概会是在2025年前后,这都是一些专业人士根据现在各个领域的政策要闻总结出来的推测,最终的消息还是要等官方宣布。
对“延迟退休”您有什么看法呢?发表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2年前 - 您好,根册派据上海市政府的规定,上海市的退休工资最高每月可达到9000元,最低每月可达到3000元。上海市的退休工资标准是按照每月工资的比例来计算的,比如您每月工资是3000元,那么您的退休工资每月也是3000元;如果您每月工资是裤厅9000元,那么您的退休工资胡姿隐每月也是9000元。此外,上海市还规定,如果您的每月工资超过9000元,您的退休工资每月也只能最多达到9000元。2年前
-
上海平均退休工资等于工龄乘以去年社平工资除以100。上海退休金计算方式:基本养老金等于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加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慧老枯:基础养老金是指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退休金是企业或事业单位职工或工作人员前洞退休后一次或分次支付给职工的服务酬劳的一部分。在上含数海,每个月正常退休金要达到5000元以上,应该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一般的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每个月退休金应该都在4000以下。
一、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了退休手续;
2、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
3、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过渡期内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 目前,我国的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职工55岁;从事生产和工勤辅助工作的女职工50岁。
二、个人养老金领取所需材料:
1、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2、本人的户口;
3、本人人事档案;
4、登记照片一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年前 -
如何修改退休年龄?人社部的方案研究几年了还没公开,
最快也要2018年公开征求意见,2019年再次修改完善后颁布喊唯,颁布之后至少5年(2024年)才开始实施。
反对过快调整及突然袭击。
建议1:
2024年起,原来50岁退休的每4年提高一岁,原来55岁退休的每8年提高一岁。
2024年
原50岁
原55岁
2028年
51岁
2032年
52岁
56岁
2036年
53岁
2040年
54岁
57岁
2044年
55岁
2048年
56岁
58岁
2052年
57岁
2056年
58岁
59岁
2060年
59岁
2064年
60岁
60岁
到2064年统一60岁退休,再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保基金积累决定是否调整退休年龄。
短期内社保空账的对策:2017年国务院出台政策,央企等国企划转10%的股权给社保基金,增强社保基金实力。
(参照:2016年,102家央企利润总额1.2万亿元,10%就有1200亿元。)
建议采取更多措施,比如:
A:公务员人数和行政支出每年递减2%(随着政府管理水平提高、及大陆人口几年后就开始减少、再保留上千万公务员已无必要)。
B:各地当年度财政资金有结余的一律上缴,严惩年度突击花钱上万亿的荒唐行为。
C:税收资金每年划拨社保基金递增2%,进一步提高社保实力。
不要一味提高退休年龄,让百姓缴费四十年(20岁到60岁甚至更高)、只领几年养老金就死亡。
建议2:建立灵活(弹性)和渗蔽退休制度。参考《公务员法》第88条,推广到全民。
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提前退休唤州:
(一)工作年限满30年的;(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
建议对全民都给予允许弹性退休的政策。对于下岗失业、生病的职工,更应该允许提前退休。
建议3:把五花八门的养老保险种类(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军人养老保险等)
统一为“公民养老保险”,待遇尽量公平并有保底和封顶,比如,最低待遇不可低于当地最低
工资的60%(福建在2010年已有此政策),最高不可以高于当地社平工资2倍。7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