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包括退休金吗?退休金上调吗?
-
2023年养老金调整有望,按照惯例,2023年养老金是应该调整,也就是迎来了连续19年的上调。在2020年以滚纳慧前每年调整的幅度高达5%到10%,2021年调整的幅度降低到4.5%,今年调整的幅度降低到4%。就是现在退休工人的养老金上涨的幅度在缩小,目前发放的金额基本上能够解决退休老人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在连续18年的养老金上调方案中,逐年在不断地完善,但最终大部分省份形成的三方面调整,调整盯衡方案相对成熟:
1、定额调整。
金额调整基本上是根据交费的年限和交费的金额来进行统一调整。这方面的数字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要是针对同一类型的退休人员,实行同样的调整金额。
2、挂钩调整。
挂钩调整是针对所交费的年限和缴费金额的多少进行调整。这就体现了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分配原则。由15年的按照每年多少元上涨,以后每多交一年一定金额上涨。这样就体现了退休金每个人大答上涨的金额不一样。
3、适当倾斜。
适当倾斜的分配原则,只是针对老少边区的那些退休老人来说。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比较艰苦,而且当地的工资水平也比较低敏扮,所以进行适当倾斜。还有就是对年龄大的人进行适当倾斜,比如70周岁、80周岁年龄段等退休老人,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适当增加茄侍上涨的金额。
法律依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第一条 调桥则灶整范围。2020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第二条 调整水平。全国总体调整比例按照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确定。各省以全国总体调整比例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2年前 -
2023年退休工资养老金上涨。
2022年的养老金上调比例是4.5%,虽然比前年下调了0.5%的比例,但养老金上调却从未中断,那在2022年,养老金上调的经济基础依然稳健,实现养老金“18连涨”也成定局,现在只等国家的一个公告了。养老金上涨的经济基础主要有3个方面。
一方面是目前的养老基金结余充裕,有足够的资金吵茄给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另一方面是从2022年7月份开始,咱们国家的经济开始强势复苏,并在年底打破了GDP的新纪录,这也为养老金上调提供了经济基础。扮或
最后一方面是上年度的物价水平也有所增涨,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不降低、养老金的购买力不下降,那养老金上调也是势在必行的。
根据以往的养老金上调趋势来看,2022年的养老金上调比例很可能是稳步下行,也就是2022年的养老金上调比例大概是在4%-4.5%这个区间斗旦,但这只是一个总体的增涨比例,具体到每一位退休人员的话,每个人的增涨幅度就又不同了。
相对来说,养老金低的退休人员上涨幅度会高一些,达到5%以上都是有可能的,而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则正好相反,涨幅一般都是在4%左右的。
养老金调整原因:
三年的疫情虽烂缺旦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这三年我国的经济一直不乐观,就连我国一大支柱型行业房地产都全面遇冷,效益直线下滑。三年的经济大环境导致很多人失去工作,社保断缴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社保基金缺口变大。
但是养老金始终没有下降反而一直上涨。最大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当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饥扰生育率越来越低。国家为了保障退休老人的基本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养老金只增不涨;物价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价水平都是呈现一个不断增长的态势。
2年前 -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模悉障部、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2年1月1日起,为2021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1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此次调整,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一致;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 《通知》要求,旦缓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尽快把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参与2022年养老金调整的群体,需要同时满足2个条件:一是2021年12月31日以前,已经办理退休手续,二是2021年12月31日以前,按月领取养老金。
法律依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一、调整范围。2021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二、调整水平。全国调整比例按照2021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确定。各省以全国调整比例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
三、调整办法。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并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统一。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原则;挂钩调整要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应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继续确保安置到地方工作且已哪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
四、资金来源。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对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所需资金,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地方财政对本地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增支出安排资金给予一定补助。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整所需资金由原渠道解决。
五、组织实施。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宣传解读,正确引导舆论,确保调整工作平稳进行。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于2022年5月31日前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要严格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同意的实施方案执行,把各项调整政策落实到位。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提前做好资金安排,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发生新的拖欠。未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不得自行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不得通过设立最低养老金标准等方式变相提高待遇水平。将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纳入对省级政府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考核;对地方自行出台政策导致基金减收增支问题,核实后按全国统筹制度有关规定处理。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调整方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并组织实施。2年前 -
养老金制度的建立,目的是保障特定的公民,在退休后或者是丧失劳动能力后保持正常的生活水平,因此可以说养老金制度既是一种福利制度,又是一种保障制度。
与此同时,养老金的调整其实是属于收入的二次分配,因此养老金制度还具备调节收入差距,兼顾地区公平的功能。
虽然说2022年养老金的调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但是距离2023年已经不足两个月。不少人员纷纷在推测,2023年养老金将会继续上调,并提出了养老金上涨的五个影响因素:
戚中 第一,养老基金的平稳运行和稳定收益,根据公开消息,2021年养老保险基金实现投资收益达到了亿元,投资收益率达到了自2016年起,养老基金累计收益达到了亿元,年化投资收益达到了第二,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持续增加,根据公开消息,截至2021年末,我国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亿人,比上年增加了3007万人,其中每年可领取养老金的总人数约为亿人。第三,2022年国内经济的逐渐复苏,根据公开消息,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经济显著回升。虽然说四季度存在一定的压力,但是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地,经济复苏形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第四,2022年国内物价,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022年10月份CPI和PPI数据的解读,在10月份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涨幅与上月相同。第五,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相较于去年稳步增长,根据已经公开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的24个地区,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上涨幅度最高的地区为黑龙江,涨幅达到了上涨幅度最低的地区有陕西、河北、江西,涨幅达到了综合上述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包括2022年全国各地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涨幅均超过了4%,也就是说比2022年养老金调整的整体涨幅4%还要略高。
虽然说当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的上涨,将会使得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的缴费水平提高,但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养老基金运行的收大于支。因此,很多人预测2023年养老金将会继续上调,实现国内养老金的第十九年连涨。
相比较养老金的上调,更多的人考虑的是,养老金能否多涨?不少人提出疑问,虽然说养老金已经实现了18年连涨,但是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似乎在逐步加大,养高陪山老金的上调能否侧重考虑一下低收入人群,养老金收入低的人群多涨,养老金收入高得人群少涨,这样才能将差距逐步缩小?
比如说养老金2000元及以下的人群上涨10%,养老金2000元至5000元的人群上涨5%,5000元及以上的人群上涨2%,这样的方案可行吗?根据求是网公开的数据,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为2987元/月,换句话说还有很多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2000元以下,如果养老金的调整偏向于低收入退休人员,才能保障这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话虽如此,但是如果按照以上的方式进行养老金调整,将会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如果按照上述方式调整,养老金调整兼顾的公平与合理原则将被打破,这样一来会直接降低参加养老保险人群的积极性,因为养老金的发放是遵循了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原则。第二,养老金的调整,公平与合理的原则一旦打破,养老保险参保人群的积极性降低,势必会影响养老基金的平稳运行。其中2022年养老金调整通知中也明确了,养老金的调整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
第三,养老金的调整如果无法兼顾公平与合理的原则,影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积极性的同时,还会加速养老基金结余的消耗,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养老金的调整,甚至于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都无法保证。第四,养老金制度具有调节收入差乱禅距的功能,而养老金的调整其实是属于收入的二次分配,那么就需要在体现公平原则的基础上,适当体现激励机制,从而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保险的缴费中来,这也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还体现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制度的优势。
总而言之,2023年养老金预计会继续上调,不过养老金2000元及以下的人群上涨10%,养老金2000元至5000元的人群上涨5%,5000元及以上的人群上涨2%,这样的方案显然不符合实际。因为不管是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的核定,还是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不仅要体现公平,还要体现激励,而近年来养老金的调整方案中,我们可以发现定额调整体现了公平,挂钩调整体现了激励,倾斜调整体现了照顾,已经兼顾了公平、合理和效率的原则,你认为呢?
2年前 -
马上即将迎来2023年,养老保险会有四项待遇会提高。参加养老保险,实际上就参加了整个社会的保障,只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养老保险的待遇也会一起提高。这一次能够提高的四项待遇,主要是2023年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提高、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待遇。
第一,2023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
按照社会保险法,第18条明确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会根据职工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总体来说,明年各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增长速度预计会在3%~6%左右。
养老金计发基数提高受益的老人,是2023年1月1日以后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的退休人员,正好跟养老金调整的受益人员实现无缝衔接。
第三,丧葬补助金。
从2021年9月份开始,人社部公布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在全国统一了有关的遗属待遇标准。
有关丧葬补助金标准,是按照参保人员死亡时本省上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倍计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22年1~3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482元,同比增长4.3%。按照这一趋势,明年的有关待遇情困坦兄况肯定会继续增长。受益的人群实际上是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信滚险的去世人员的遗属,这项待遇汪袭能够用于减轻他们安葬老人时的家庭负担。
第四,抚恤金待遇。
抚恤金待遇也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规定的,同样也是跟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会跟丧葬补助金同比例增长。
这一部分待遇主要是帮助参保人的遗属,尽快适应参保人去世后的生活。退休职工能够领取到的最高待遇是9~24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方能达到十五六万元呢。
以上就是2023年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提升的四项待遇。相信未来的养老保险待遇,随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推进,会越来越好的。
2年前 -
五险一金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基数主要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旁辩乱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自愿参加运档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灶没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单位录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缴存登记,并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或者转移手续。2年前 -
五险一金是单位交纳的职工社保。满十五年到退休年龄可以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
社保分为五险一金,五险是: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一金是住房公积金。这五险一金在不同的区域交纳的比率和数量不同,有的区域交五险一金,有的区域只交五险,没有一金,有的区域只交三险:即养老,医疗,工伤,而且交纳的种类根本不同的公司也不做衫友一样。
医疗分为合作医疗和综合医疗,合作医疗,个人只要交4元钱/月,但是综合医疗每月交工资基数的2%,但是合作医疗只能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一般为3/7或4/6,个人占小头。但是综合医疗表现为社保卡上医疗金额越来越多,生病了可以去医院,全额报销,也可以帮亲人报销,相当于直接塌吵刷卡的样式。
对于养老,个人8%,公司10%,对于公积金,规定不超过工资纯槐的20%为上限,单位与个人交相同比例,一般都是5%,医疗如果是合作的,个人只要交4元/月,综合的个人要交2%,公司交3%-5%。失业和生育,工伤由单位交纳,个人不需要交纳。
2年前 -
“五险一金”讲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扩展资料:
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在职职工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为“应当缴纳“项目,法律上应当即为必须,同时缴纳也表现出这是一项义务。
2016年3月23日“十三五”规薯庆划纲要提出,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漏手银
这意味着,未来随着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合并,人们熟悉的“五险一金”或将变为“四险一金”。
医疗保险将与生育保险合并,有些大型企业会为员工购买福利,如人身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
2017年6月底前,部分试点地区将合并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产检费用将和普通医疗费用一同报销,试点返宴期限为一年左右。
第一批的试点地区包括河北邯郸、山西晋中、辽宁沈阳、河南郑州、湖南岳阳等12个城市。
两险合并之后,未来就是四险一金了。
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可以享受到生育保险的待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险一金
5年前 -
一、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二、缴纳:
1、养老保险:
(1)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2)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基瞎悉本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按保险缴费基数进行缴纳。如北京的缴费比例是单位10%,个人2%。职工自批准法定退休的次月起,个人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3、失业保险费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按照缴费基数进行缴纳。以北京为例,缴费比例磨悄乎1%,单位缴费比例0.8%,个人缴费比例0.2%。
4、工伤保险费按照保险基数进行缴纳,由公司全额缴纳,如北京的缴纳比例为0.5%。
5、生育保险费按照保险基数进行缴纳,运瞎由公司全额缴纳,如北京的缴纳比例为0.8%。
6、住房公积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职工所在单位缴存,另一部分由职工个人缴存。职工个人缴存部分由单位代扣后,连同单位缴存部分一并缴存到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内。
三、五险一金在个人退休、生育、工伤、住房等方面可享受国家补贴。具体如下:
四、跳槽后前期的缴纳的均有用。
扩展资料:
缴纳中断:
一、养老保险是可以中断的,中间中断无所谓,最后是累计年限的,不过交得越多,当然养老金也越多。办理转移手续:在老单位打出转移单,交给新单位继续上就行。
二、失业保险虽然必须要交,失业保险只有在街道登记的失业者才能申请 ( 工人身份的档案放在街道 , 干部身份的放在人才或单位 )办理转移手续:不用办理 ,到新单位继续上就行。
三、医疗保险比较重要,规定是中断三个月以上就失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五险一金
5年前 -
1、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2、如何缴纳:
养老(单位20%,个人8%)
生育(单位交)
工伤(单位交,个人不交)
医疗(单位10%,个人2%*基数+3)
失业(单位1.5% 个人0.5%)
公积金(今年最高不超12%以前年度不超10%,单位个人各一半)
3、五险一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受益人是本人,跳槽后前和派期缴纳的依然有用。
扩展资料
2016年3月23日“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这意味着,未腔棚瞎来伍空随着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合并,人们熟悉的“五险一金”或将变为“四险一金”,医疗保险将与生育保险合并,有些大型企业会为员工购买福利,如人身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
2017年6月底前,部分试点区将合并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产检费用将和普通医疗费用一同报销,试点期限为一年左右。第一批的试点地区包括河北邯郸、山西晋中、辽宁沈阳、河南郑州、湖南岳阳等12个城市。两险合并之后,未来就是四险一金了。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可以享受到生育保险的待遇。
参考资料:五险一金_百度百科
5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