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本面和技术面?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安小丽 新手 26

回复

共7条回复 我来回复
  • 马傲的头像
    马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经济周期的成因,大体上敏含可以分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两类。

    一、详细解释

    1、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类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体系外部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它强调经济中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引起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包含许多理论。

    2、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不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蔽拿帆济体系外部的因素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这种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中的内在因素(如投资、货币等)的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外生经济周期理论有创新经济周期理论。

    创新经济周期理论源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即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流转。

    那么如何才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呢?有两条途径:进行技术创新,导致生产要素比例变化,如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发生产要素的生产潜力,如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实行年工宏雹资制度等。

    1年前 0条评论
  • 李亚茹的头像
    李亚茹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1、纯货币理论

    该理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洞皮碰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握歼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3、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

    这种不足又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释了经济周期危机产生的原因,而未说明其他三个阶段。因而在周期理论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扩展资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 “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经济周期的特征:

    (1)经济周期不可避免。

    (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3)一个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4)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

    繁荣,即经济活动扩张纳谈或向上的阶段(高涨);

    衰退,即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过渡阶段(危机);

    萧条,即经济活动收缩或向下的阶段;

    复苏,即由萧条转向繁荣的过渡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周期

    1年前 0条评论
  • 史努比的头像
    史努比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基本面:上市公司的业绩、市盈率、成长性等基本情况。用于判断股票中长期的走势,属于中长线指标。技术面:股票在股市中的历史走势,可以判定短期资金进去。属于短线指标。
    回答过题主的问题之后,下面带大家深入探讨一下基本面的问题!
    倘若进行了投案还想要获胜的概率更高,当然对于市场环境和买入标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我却发现,蛮多小伙伴都不明白基本面分析,感觉基本面分析学起来太困难没有学习的兴趣。其实很容易,今天学姐就让大家知道如何进行基本面分析,这样抓住牛股就没那么困难了。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 简单介绍
    1、 基本面分析是研究影响股价因素的方法
    从教科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影响证券价格历团变动的敏感因素是我们进行基本面分析的出发方向,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的一般规律的发现历瞎都需要分析和研究一齐上阵,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以便选择最优方案。简单说,也就是,影响股票价格的敏感因素有很多,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解析,就是基本面分析。
    2、 基本面分析包括3个方面
    我们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具体研究呢?主要是下面这3个方面,即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有的朋友看到这三个因素就头大了,好像必须要懂经济学全套课程的才能分析!别怕,不用着急,学姐给大家分享一下,怎么样从实战出发去分析。
    二、 如何进行基本面分析
    1、 宏观经济主要看政策和指标
    大家也是了解的,宏观经济是影响股市整体行情好坏的主要因素,像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等)和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胀率、利率、汇率等等)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但我们在实战中,普遍都不会选择完美无缺,否则容易掉入因小失大的陷阱,要重点关注核心变量,例如注意一些反应市场流动性的宏观指标,例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降息、降准以维持宽松)、汇率(是否提高以吸引外资进场)。这是因为在短期内,基本上价格的波动都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因此市场出现更低利率的情况,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市场流动性也会变得宽裕了,买方的力量更强劲,这样就会促使股价上行。可看看2021年的美股,在2021年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美股却一直在水涨船高,这就是由于美国不中断地实行宽松政策,

    2、 公司分析主要看行业、财务和产品
    即使再好的行情,跌跌不休的公司也还是存在的,这大概率是公司基本面有问题。首先知晓的是所处行业,因为公司达不到行业的水准,行业不好公司更加没什么前景,产业后劲猛的行业,其中的企业拥有的盈利空间自然就会更大。对于一些整体只有十几亿规模等较小发展空间的行业,连一家上市公司都比它大,我们当然就直接跳过了;还可以看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情况,有的行业已经发展成熟了,或者到了衰退的阶段,比如说钢铁煤炭等;还有就是看行业是否有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政策支持的行业,发展前景是更加美好的。今年各大券商对于各行业的研究报告已经出炉,感兴趣可以点击领取: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定下一个好的行业之后,再然后就去挑选行业里面的公司,就此我们就来进行以下两个内容的分析:
    财务报表: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状况,主要跟踪的财务数据有营业收入、净利润、现金流、毛利率、资产负债率、应收款、预收款、净资产收益率等。
    产品与市场:前者主要分析公司的品牌、产品质量、产品的销售量和生命周期;后者主要分析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市场占有率以及市场竞争能力。
    三、基本面分析的优劣势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了解了基本面分析的优势,这是很系统的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能抱住我们看清整个市场,而且真正有价值的公司也会被我们发现,可其实任何一个分析方法,有它的厉害之处,肯定也存在弱点。基本面分析的劣势也是很容易就可以发现的,虽然学姐已经很通俗的为大家讲了,但是真正的入门,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对于短期价格的过渡波动来肢烂橘说,基本面是无法及时反馈的,因为就短期来说,投资者的交易情绪等也许会影响到价格,从基本面分析的结果中,体现不出这一部分。可能对于小白来说,还是很难判断出股票的好坏,不过没关系,我特地给大家准备了诊股方法,哪怕你是投资小白,也能立刻知道一只股票的好与坏:【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2年前 0条评论
  • lovelysnowbird的头像
    lovelysnowbird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基本面 要会看股票公司的财报 所处行业 所在行业中的低位 成长性怎么样 现在的股稿伍模价估值如何 和同行业股键缓票相比如何 未来有无外延式并购 有无资产注入预期等等

    技术面 均线 K线 量能 以及一些橘碧技术指标 比如KDJ MACD CCI ENE等等 用来找具体的买卖点
    筹码面 这个做为散户能得到的信息不多 主要就是从大宗交易,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季报股东人数变化和龙虎榜去发现

    7年前 0条评论
  • 夏欢乐的头像
    夏欢乐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经济周期波动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伴随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的提高,投资持续的增长,产量不断的提高,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
      经济波动的一氏亏雀般原因:投资歼早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变动,技术空粗进步的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
    8年前 0条评论
  • 棉花糖的头像
    棉花糖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兆盯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1、太阳黑子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因为据说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S. Jevons)于1875年提出的。
    2、创新理论
    创新(Innovation theory)是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用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因而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的出现。
    总之,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不断的出现,从而必然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3、政治性理论族者和
    外因经济周期的一个主要例证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
    ①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
    ②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
    ③政治家喜欢连选连任。 内因论认为,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1、纯货币理论
    该理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3、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嫌拦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释了经济周期危机产生的原因,而未说明其他三个阶段。因而在周期理论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经济周期的生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众多成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的交互影响;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众因素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组合与作用,故周期的具体进程多有不同;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对成因亦有重要影响。
    根据对经济周期生成所起的主次作用,经济周期成因可分为基本因素与影响因素。
    1.基本因素
    是指对经济周期的生成具有根本作用的原因或条件。
    如“按资分配”;“货币职能进化”;“市场机制”;“私有制”;“人类自身特性”等。
    它们对经济周期生成的作用关系可简示如下:
    “人类自身特性→私有制→市场机制→按资分配、货币职能进化→经济周期”
    基础因素简释:
    (1)人类自身特性
    人类自身所具有的总体特征。
    其主要表现似可概括为:永无停歇的探索(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永不满足的追求(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
    (2)私有制
    在人类自身特性驱使下,科技水平与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私有制”萌芽、生根……
    (3)市场机制
    在私有制的基石上,崇尚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的“市场机制”,成为发展经济的首选架构……
    (4)按资分配
    在私有制及市场机制的环境中,“按资分配”日渐占据重要地位……
    (5)货币职能进化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职能是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等(似可称为“原始职能”);伴随着经济发展、财富累积与按资分配,货币职能出现了“进化”,具有了“投资手段”及“增殖功能”(似可称为“现代职能”),如人们可以将货币进行直接投资(购买股票等)或间接投资(存入银行等),以获取其增殖。
    “货币职能进化”与“按资分配”互为因果,众多“消费者”纷纷成为“投资者”:
    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力相对萎缩;产品日益过剩……
    2.影响因素
    是指对经济周期生成具有影响作用的原因或条件。
    如各类天灾人祸(太阳黑子、战争动乱……)、科技重大进步、政策人为干预等等。
    3.相互关系
    基本因素对周期生成起不可或缺的根本作用;其他因素对周期生成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洛伦兹,1979)。若将经济周期喻为龙卷风,“蝴蝶效应”似亦可诠释上述基本因素、其他因素的主要区别。“蝴蝶扇动翅膀”是生成龙卷风的其他因素,若无“大气环流”、“大海洋流”等基本因素,纵有千万只蝴蝶一起扇动翅膀,似仅能生成“风景”;反之,即若所有蝴蝶都不扇动翅膀,德克萨斯的龙卷风亦难销声匿迹……
    基本因素、其他因素之间会产生错综复杂的交互影响,其中包含着我们精神因素(如理念、欲望等心理活动及思考、想象能力等)的巨大力量;精神因素“附体”于基本因素与其他因素,互为因果的产生综合作用……
    它们的关系似可简示如下:

    4.组合作用
    经济周期成因之间的交互影响生成组合作用。如:
    1.人们的占有能力(或占有欲望)越来越趋向无穷大;
    2.在无穷的占有能力的驱导下,在按资分配等因素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资产(包括劳动力)转化为资本,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因自然资源(包括环境)的相对限制,生产力必然小于人们的占有能力;
    3.贫富鸿沟不断加深:“穷人”受支付能力等制约、“富人”受生理能力等制约;人们的消费力(社会消费力)日益小于人们的生产力。
    当“占有能力>生产力>消费力”成为常态,经济周期必然发生。
    5.影响
    经济周期成因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产生不同的组合与作用,故每次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多有不同;(即不同行业或产品表现为不同的兴衰存亡……)但经济周期基本进程较为一致。(图2实线所示部分)
    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对经济周期成因亦有重要影响:经济周期进程中的相关信息经过交汇融合,以多种方式进行反馈,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与具体行为,使经济周期进程与经济周期成因产生循环影响。(图2虚线所示部分)

    8年前 0条评论
  • 壮壮的头像
    壮壮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解释多种多样,它们从不同方面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做出了说明。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引起波动的内在力量;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波动不过是随机的和未预期到大冲击的结果;货币主义者和新古典经济学家把波动主要归结为错误导向的货币政策的结果;而新凯恩斯主义者把波动看作来源于经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原因,不过他们认为现代经济的内在特征扩大了一些这样的干扰,并使其作用持续存在。
    应该说,经济周期的形成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地强调起源动力而忽略系统影响,强调冲击因素而忽略传导机制,是无助于正确理解经济周期波动的。因此,我们必须把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区分为内生和外生两种,从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内在传导机制是指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特性所导致的对冲击的反应。这是一种内部缓冲机制或自我调节机制,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内生性”。一般来看,经济周期波动是大工业生产与大规模投资相互推动机制和供求约束机制这两种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过程。大工业的巨大扩张能力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前提,它与大规模投资紧密相连。一方面,它既为大规模投资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建立与发展又反映了大规模投资的结果;另一方面,大规模投资所产生的巨大需求又是引起大工业生产急剧扩张的重要动因。因此,大工业生产和大规模投资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首要原因。同时,经济周期波动还与大工业的扩张力所遇阻力密切相关,这种阻力是由供求平衡状况形成的,或来自市场需求约束方面,或来自资源供给约束方面。因此,供求平衡约束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另一个物质性的原因。
    外在冲击机制,是指系统外的冲击通过系统内部传导而发生的经济活动,对来源于外生变量的自发性变化,可以是随机的或是周期的。外在冲击主要包括:货币供给性冲击;以投资和消费、财政和货币需求性的实际需求冲击;由于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或石油供应等而导致的实际供给冲击;体制变动冲击;国际政治和经济冲击等。
    外在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初始原因,内在传导则是竖慧系统内部对冲击的自我响应和调整。几乎所有的外在冲击都要通过内在机制而最终对经济过程产生影响,因此,引起经尘芦济周期的基本原因来自于经济体系内所特有的推动力和抑制力。内在传导机制决定着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持续性,决定着经济周期的基本形态,而外在冲击只是通过内在传导机制对其产生叠加影响,使基本波型发生变形。经济的周期波动是经济内在的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业成分比重大,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因此,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其特殊原因及传导机制。
    1、 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波动是造成国民经济周期波动最直接的内在原因之一。从周期波动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有显著的相关性。投资波动决定着派纤带经济波动,并大于经济波动幅度。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波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乘数——加速数机制而形成,同时又受供求机制约束。在扩张期投资的急剧扩张带动着工业生产的急剧扩张,引起需求的急剧膨胀,带动社会各种需求连锁地旺盛起来,从而进一步带动工业生产以及整个社会生产的急剧扩张。经济扩张最终会受到供求约束,从而依照扩张时的传导链条,相应导致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的萎缩,国民经济增长也就出现了波动。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粗放式的,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决定投资波动的主要方面,一直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而政府部门的投资直接服从于政治目标,往往会作出扩张经济和投资规模的决策。因此,政府投资的波动一直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震源。随着政府调控政策工具的增多以及决策的科学化,波动周期明显变长,波动幅度相应减小,这就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变。
    2、农业波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基础。 这是由我国农业经济占很大比重和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决定的,农业对经济波动虽不构成最直接和最显著的影响,但却对经济增长具有最根本性的影响。工业波动是最易觉察也最易被认可的波动,但它仅是一种表层的波动。既然国民经济各部门是有机联系的,经济发展由农业而至工业是其一般规律,那么,农业就不可能独立于经济循环之外,它离工业波动愈远,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就愈深刻,从而也就愈难以纠正。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产量增长率的波动,往往导致随后的经济增长波动。它的波动幅度虽然没有社会总产值波动大,但它往往是后者波动的先导,有着明显的“超前性”和“扩张性”,比后者先行1—3年。 农业波动对国民经济周期波动作用的传导机制是:农业波动影响投资波动,投资波动影响工业波动进而对国民经济波动构成影响。农业波动对投资及工业的影响是通过粮食、原材料、劳动力、市场这四条渠道进行传递的:粮食可储存性较强,对投资的当期影响较小,滞后期一般为1—2年;原材料对投资的影响,虽不象粮食那样直接,但对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轻工业部门构成威胁;当农业景气时,农民会自动将资金和劳动力转移至工业或其他非农产业部门,从而促进经济繁荣,反之,作用则相反;农业波动将直接影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到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工业品市场的购买力。
    3、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第一、二、 三次产业增长率的波动,构成整个经济增长率的波动。一定时期内各次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变化,决定着该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状态特征。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波动幅度较小,但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很不稳定;第二产业波动幅度较大,经济的周期波动本来就源于现代机器大工业;第三产业波动幅度较小,又不易受自然条件影响,较为稳定。我国产业结构的独特性表现为: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工业结构向加工工业倾斜,生产能力大量闲置,而基础工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加大了供求约束的作用,结果造成经济波动的扩张期不能持久,很快就因“瓶颈”部门制约而进入收缩阶段。
    4、外贸依存度的变化。 外贸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往往是与大规模投资和生产的扩张相互发生作用。由于中国的经济扩张主要不是受需求约束,而是受供给约束,因此,当投资需求大大提高,生产迅速扩张导致社会总供给不足时,短期内最有效缓解“瓶颈”产品短缺的办法就是进口,从而相应延长了经济波动的扩张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规模显著扩大,外贸依存度显著上升,使我国调节经济波动的能力有所增强,从而使经济波动有所减缓。可以预见,随着加入WTO 后我国外贸依存度的进一步上升,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将更直接影响我国的进出口变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波动。
    5、人为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这里主要指经济政策、 经济体制等因素。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受政府方面影响更大,因而,与其说是一种经济周期,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周期。改革前,我国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是,不断地追求和推动经济的粗放型、外延型的超高速扩张,势必人为地造成“大起大落”;改革后宏观调控指导思想发生了转变,加强了“逆周期”调节,从而使经济波动趋于平缓。
    三、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宏观调控
    依据引起经济波动的不同因素,周期理论将经济周期的生成原因分为外生理论和内生理论。按照这种划分,所有关于非经济的原因都属于外生原因,如自然条件、科技进步等;所有与经济运行本身相关的原因都属于内生原因,如供求对比,结构矛盾等。然而,这种划分又不是绝对的,很多因素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因而具有双重意义,如货币供给,信用扩张等,它们既可以作为外生变量影响经济过程,又可以作为经济运行的结果而表现为内生变量。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是超越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因而,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调控并不等于能够根本消除它。一定的经济政策只能影响周期波动,即放大或缩小其波动幅度,减缓周期频率,抑制周期波动的“负效应”,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但我们如果依照人为因素影响的大小,将经济波动区分为非自然波动和自然波动,则经济波动不可消除的意义在于由非自然波动向自然波动的转移,通过有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调整而抑制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和非自然的经济波动,以减少它对社会经济活动发生的灾害性影响。
    “十五”期间,为保证缓升缓降新态势的实现,宏观调控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或者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1、整个周期内的财政、货币政策与年度间的微调政策相结合。 “十五”计划规定:近期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针对国民经济在2000年虽然出现了重要转机,但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这一实际情况的。一是社会有效需求持续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致使需求不足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需要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都需要国家的财力支持;三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保持充足的国内需求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在各年度之间,根据经济波动的客观态势,需要相应地进行一些微调。特别是扩张初期,要避免采取“一哄而上”和“一刀切”的全面放松政策。
    2、控制需求面政策与改善供给面政策相结合,或者说,总量控制政策与结构调整政策相结合,短期调控政策与中长期发展政策相结合。这也是世界上各主要国家自70年代以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展趋向。控制需求面的政策,也就是控制需求总量的政策,这主要是为了平抑经济波动而实行的一种短期性调控政策。改善供给面的政策,是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实力的政策,这主要是属于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政策。只有将这两种政策相互衔接、协调与结合,才有利于经济的高效与稳定的运行。
    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性调整,另一种是根本性调整。所谓“适应性调整”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由于压缩了总需求,而使农业、交通运输、能源、重要原材料等“瓶颈”部门的制约有所缓解。这种适应性调整只具有暂时性的、短期性的意义。而一到下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这些部门就又会显现出“瓶颈”状态而使整个经济的扩张难以为继。所谓“根本性调整”是指,经过持续的努力,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这些部门所处的“瓶颈”状况,使它们不再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硬制约。 目前,经过几年来经济增长率的回落而出现的交通运输、能源、重要原材料等“瓶颈”制约的有所缓解,只是一种适应性调整。而过去,每当适应性调整取得一定成效时,往往就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差不多了,可以放松一下了,可以把力量用到“全面大干快上”了。岂不知,这种调整只是短期性的适应性调整。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到来时,我们一定要抓住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不放。
    3、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与有效的价格政策相结合。 虽然价格政策总体上属于微观政策,但当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其涨落方向的价格总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九五”期间,价格政策在配合财政、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和遏制通货紧缩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五”期间,要根据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灵活调整价格政策方向。适当放慢服务价格调整的节奏,注意监控区域性价格过高上涨,警惕和防止通货膨胀。继续采取降价促销的价格政策,通过降低部分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促进需求增长。调整价格结构,疏导价格矛盾,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4、宏观改革政策与微观改革政策相结合。近几年来,;宏观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国有企业微观方面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国有企业的活力问题还没有得到明显的解决。国有企业这一重要的微观基础不稳、不活,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十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时期,恰当地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并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从国内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将发挥更为明显的基础性作用,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国内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之中。在这种形势下,国内外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会进一步加深。 因此为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根据各方面的情况,适时灵活地调整。这也是近些年国家宏观调控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依据经济运行态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也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般要求。
    11年前 0条评论
客服
客服
关注订阅号
关注订阅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