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总资产怎么算?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什么?名字太拗口?什么意思?
递延所得税资产 (Deferred Tax Asset),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下图是洛阳钼业2021年年报中资产负债表的截图:简单来说,就是税务局计算的公司利润和公司财务算得不一样,可能大于公司利润,也可能小于公司计算的利润,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便因此产生了。
举个例子,茅台年底前卖了一批酒,给下属销售公司,销售公司还没卖出去。作为茅台公司的合并报表上,就会记为销售额为零,不产生利润,不产生税收。等明年,这批酒被销售公司卖出去了,合并报表计入收入,计入税收。
但是呢,税务局不这么算。在他们眼里,这就是完成了一笔销售,就得产生利润和所得税。这样税务局要收的税,就会比公司报表里计算的税要多。等来年,销售公司完成销售,税务局就只征收销售公司获利部分的所得税,而公司则一次计算两笔交易的利润总和。相当于第二年税务局计算的利润又比公司计算的少。
这样,第一年税务局计算的利润大,多计算的所得税,就命名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到来年摊销。1年前 -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及指南——所得税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帐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帐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一、递延所得税暂时性差异计算步骤
(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可抵扣差异-应纳税差异(可以理解成企业所得税年报的应纳税所得税加调增减调减)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计算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即从会计角度看现在交的加将来要交的减将来可以抵的)
(三)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变动额×所得税税率。
所谓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预付税金(类似长期待摊费用性质),即前调增后调减;可抵扣差异说明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负债的计税基础。
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变动额*所得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延期纳税(类似长期应付款性质),前调减后调增。
应纳税差异说明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负债的计税基础。二、分录模板
(一)会计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一般记借方,税法上算出来的放在应交税费记贷方,递延所得税可借可贷。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年报数)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负债增加在贷方)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减少在贷方)
(二)如果可抵扣差异和应纳税差异同时增加,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如果税率发生变动,则当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登账额)=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税率-年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旧税率;当年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登账额)=年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新税率-年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旧税率。
(四)递延所得税对应的科目
1.大部分都是所得税费用;
2.当某项交易或事项在会计上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递延所得税也对应所有者权益。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升:假设2021年1月1日前执行旧准则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商誉,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商誉=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断循环状态。
4.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除外:一是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二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满足上述条件时,投资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决定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如果不希望其转回,则在可预见的未来该项暂时性差异即不会转回,从而无需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5.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背诵口诀
1.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追加应税所得,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会冲减应税所得;
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
4.“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该时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6.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7.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调减应税所得,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会追加应税所得;
8.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9.“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10.“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该时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11.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2.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四、案例
(一)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各年末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税法规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
有关业务如下:2018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6000万元,A公司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了600万元的坏账准备。假定该公司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均为0。
2019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万元,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了400万元的坏账准备,累计计提坏账准备1000万元。
解析:
1. 2018年末: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6000-600=5400(万元)
计税基础=60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万元)
201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0×25%=150(万元)
201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50(万元)
2018年应交所得税=(1000+600)×25%=400(万元)
2018年所得税费用=400-150=250(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250
递延所得税资产1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00
2. 2019年末: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0000-(600+400)=9 000(万元)
计税基础=100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累计额=1000(万元)
2019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00×25%=250(万元)
2019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250-150=100(万元)
2019年应交所得税=(1000+400)×25%=350(万元)
2009年所得税费用=350-100=250(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250
递延所得税资产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50
(二)案例2:某企业2019年会计利润总额为300万元,通过县政府向希望小学捐赠了自产产品一批,该批产品公允价值(不含税)120万元,成本100万元,企业已将成本和增值税销项税额的金额计入营业外支出,增值税税率为13%。
解析:
1. 捐赠发生时
借: 营业外支出 115.6
贷:库存商品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6
提示:这里贷方记库存商品,而不是做收入,因为不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现金流入,不符合收入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但是注意计算销项税额时,是以视同销售收入为基础来计算。
2. 2019年度公益性捐赠支出超过当年税前扣除限额结转以后年度扣除时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捐赠扣除结转)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3. 以后年度扣除2019年度结转可扣除的捐赠额时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年前 -
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其他资产。
资产总额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
金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与联合国SNA中的核算口径相同,我国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指经济资产。所谓经济资产,是指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界定,其所有者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对它们的有效使用、持有或者处置,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那部分资产。
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的区别
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的最大区别在于资产总额里面是包含了负债的。具体的来说资产总额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
而净资产是指资产总额减去负债的部分,也就是所有者权利,净资产主要由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以及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和接受捐赠的资产两部分组成。
1年前 -
资产总额就是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净额,即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有:
(1)净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偿债安全性,它的倒数即为负债比率。净资产比率的高低与企业资金实力成正比,但该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该指标一般应在50%左右,但对于一些特大型企业而言,该指标的参照标准应有所降低。
(2)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一般该指标应超过75%为好。该指标对于工业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3)资本化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股东股益)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需要偿还的及有息长期负债占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因而该指标不宜过高,一般应在20%以下。
2、反映企业偿还债务安全性及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该指标应保持在2:1的水平。过高的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的一种信息,它有可能是:
(1)企业某些环节的管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企业在应收账款或存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2)企业可能因经营意识较为保守而不愿扩大负债经营的规模;
(3)股份制企业在以发行股票、增资配股或举借长期借款、债券等方式筹得的资金后尚未充分投入营运;等等。
但就总体而言,过高的流动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该比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偿债的安全性较弱。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摊费用)/流动负债
由于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包含了一部分变现能力(流动性)很弱的存货及待摊或预付费用,为了进一步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人们都用这个比率来予以测试。
因此该比率又称为“酸性试验”。在通常情况下,该比率应以1:1为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比率(包括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还须根据行业特点来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3、反映股东对企业净资产所拥有的权益的指标主要有: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股本总额×股票面额)
扩展资料:
在确认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原则是:根据不同的固定资产来源渠道,确定其不同的价值构成,具体如下:
(一)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外商投资企业因采购国产设备而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款,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三)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四)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五)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六)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固定资产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七)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2)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入账价值。
(八)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
①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②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3)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九)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十)经批准无偿调人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
另外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地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和有关费用,是否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是固定资产计价的重要问题。借款费用资本化一般应以固定资产是否交付使用作为时间界限。
而不以办理竣工决算为界限,即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其后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固定资产购建过程发生中断,借款费用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如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时间较长的,其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不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将其计入当期损益,直到购建重新开始时。购建重新开始后,再继续资本化。
(2)如中断是使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所必需的程序,那么中断期间所发生的费用,仍应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总额
1年前 -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别是资产、负债科目属性。
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一般
按其
偿还速度或偿还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其中,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3、拓展资料: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作为资产,是企业的权利。资产按照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1年前 -
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其他资产。
资产总额是指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公司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资产总额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这些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
资产总额就是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净额,即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净资产总额就是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1、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有:
(1)净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偿债安全性,它的倒数即为负债比率。净资产比率的高低与企业资金实力成正比,但该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该指标一般应在50%左右,但对于一些特大型企业而言,该指标的参照标准应有所降低。
(2)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一般该指标应超过75%为好。该指标对于工业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3)资本化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股东股益)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需要偿还的及有息长期负债占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因而该指标不宜过高,一般应在20%以下。
2、反映企业偿还债务安全性及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该指标应保持在2:1的水平。过高的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的一种信息,它有可能是:
(1)企业某些环节的管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企业在应收账款或存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2)企业可能因经营意识较为保守而不愿扩大负债经营的规模;
(3)股份制企业在以发行股票、增资配股或举借长期借款、债券等方式筹得的资金后尚未充分投入营运;等等。
但就总体而言,过高的流动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该比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偿债的安全性较弱。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摊费用)/流动负债
由于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包含了一部分变现能力(流动性)很弱的存货及待摊或预付费用,为了进一步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人们都用这个比率来予以测试。
因此该比率又称为“酸性试验”。在通常情况下,该比率应以1:1为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比率(包括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还须根据行业特点来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3、反映股东对企业净资产所拥有的权益的指标主要有: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股本总额×股票面额)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年前 -
个公司的总资产是一个企业全部财产的货_计量,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一个公司的总资产从它的资金来源分为: 一、欠债即欠别人的钱,将来要还的; 二、 所有者权益 是股东的投资(一部分记注册资本,一部分记资本公积)及 未分配利润 ,这部分在公司存续期间是公司可以动用的。 1、《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交易情形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及其一致行动人拟认购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应股份在认定控制权是否变更时剔除计算,但已就认购股份所需资金和所得股份锁定作出切实、可行安排,能够确保按期、足额认购且取得股份后不会出现变相转让等情形的除外。 2、《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特定对象取得本次发行的股份时,对其用于认购股份的资产持续拥有权益的时间不足12个月”的,特定对象以资产认购而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自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