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为什么不平?资产损失是什么?
-
(一)一般资产损失是指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资产损失在500万元以下(以下均不含本数,下同)的。(二)较大资产损失是指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资产损失在500万元以上(以上均含本数,下同)、1000万元以下的。(三)重大资产损失是指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资产损失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四)特别重大资产损失是指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资产损失在2000万元以上的。1年前
-
一、资产负债表不平原因
1、资产负债表编制的依据:是根据总账会计科目期末余额分析填列的。
2、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3、根据资产负债表编制的依据和平衡公式,检查:
(1)资产负债表中,会计科目填写的项目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写或重写的会计科目。
(2)资产负债表中,会计科目期末余额数字填写是否正确。
(3)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栏金额数字计算是否正确。
二、利润表不平原因
1、利润表编制的依据:是根据明细账上损益类科目本期发生额编制的。
2、出现不平的原因:请检查明细账上登记的金额是否正确、借贷方向是否记反、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记、重记的问题。
拓展资料: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
它表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它是一张揭示企业在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账、分类账、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资产负债表为会计上相当重要的财务报表,最重要功用在于表现企业体的经营状况。
就程序而言,资产负债表为簿记记账程序的末端,是集合了登录分录、过账及试算调整后的最后结果与报表。就性质言,资产负债表则是表现企业体或公司资产、负债与股东权益的的对比关系,确切反应公司营运状况。
就报表基本组成而言,资产负债表主要包含了报表左边算式的资产部分,与右边算式的负债与股东权益部分。而作业前端,如果完全依照会计原则记载,并经由正确的分录或转账试算过程后,必然会使资产负债表的左右边算式的总金额完全相同。而这个算式终其言就是资产金额总计=负债金额合计+股东权益金额合计。
国际上资产负债表于2008年已改成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SOFP)。
2年前 -
实际资产损失: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
法定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
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年度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但因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
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资产损失等特殊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其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法定资产损失,只能专项申报,向提供证据资料年度扣除。它的特点是:
(1)损失金额逐步变化,金额不具有确定性;
(2)损失估算是否合理,需要大量证据支撑观点,否则无法确认;
(3)未实际处置,在资产负债表反映,体现为”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一旦符合法定资产损失,可税前扣除。
举例说明吧:
1、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等原因出现的损失;
2、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失踪等出现的损失.
以上原因导致无法转让处置,又并非是纳税人的原因引起,25号公告对此类未实际处置、转让已发生的损失归于法定资产损失。
扩展资料:
对企业自行申报扣除财产损失和经审批扣除财产损失,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有关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对有确凿证据证明由于不真实、不合法或不合理的证据或估计而造成的税前扣除应依法进行纳税调整。
认定财产损失应把握以下几点:
1、真实性:一是客观真实,企业的财产损失必须是实际发生的,不能有虚构或者夸大的成分;二是必须是可以用合乎法规要求的证据证明的真实,如果企业在财产损失发生之后没有保存、搜集、取得有效的证据,那么即使财产损失是客观真实,也不能税前扣除。
2、证据资料应合理采信,企业申报扣除各项资产损失时,均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 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 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应根据不同企业、不同损失事项予以采信。 3、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实质重于形式”,也要辩证的看待“实质重于形式”。
对于损失事项的认定,应“实质重于形式”,防止被假象蒙蔽。
对于证据的采信,要“形式重于实质”,也就是说,没有证据资料证明的损失,不能予以认定。
4、认定时应依据税收法规并结合财务、会计等相关经济法规综合考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财产损失
5年前 -
科目汇总表平,做出来的资产负债表不平,大体原因有三:
1、看看有没有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分录。
2、看看期末有无应转未转的会计科目(比如应转入本年利润的相关科目及转入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等)。
3、再者是计算错误、填写错误。
如果这些还没有解决,比可以上传你制作的科目平衡表及资产负债表。
扩展资料:
资产负债表为会计上相当重要的财务报表,最重要功用在于表现企业体的经营状况。
就程序言,资产负债表为簿记记帐程序的末端,是集合了登录分录、过帐及试算调整后的最后结果与报表。就性质言,资产负债表则是表现企业体或公司资产、负债与股东权益的的对比关系,确切反应公司营运状况。
就报表基本组成而言,资产负债表主要包含了报表左边算式的资产部分,与右边算式的负债与股东权益部分。
而作业前端,如果完全依照会计原则记载,并经由正确的分录或转帐试算过程后,必然会使资产负债表的左右边算式的总金额完全相同。而这个算式终其言就是资产金额总计=负债金额合计+股东权益金额合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负债表
5年前 -
实际资产损失: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
法定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
一,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如:
1,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
2,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失踪等出现的损失,就无法转让处置,这些又并非是纳税人 的原因引起,新《办法》对此类未实际处置、转让已发生的损失归于法定资产损失。
二,对损失的不同归类会影响税前扣除资料要素差异和追补确认年度的认定(法定损失不追溯,实际损失可以追溯处理)。
三,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年度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但因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资产损失等特殊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其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法定资产损失,只能专项申报,向提供证据资料年度扣除。它的特点是:
(1)损失金额逐步变化,金额不具有确定性;
(2)损失估算是否合理,需要大量证据支撑观点,否则无法确认;
(3)未实际处置,在资产负债表反映,体现为”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一旦符合法定资产损失,可税前扣除。7年前 -
资产负债表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还有凭证尚未过账;
2、相关成本类科目没有结转,例如制造费用科目余额未结转至生产成本;
3、没有结转损益;
4、公式设置错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将当期所有凭证过账;
2、如果期末存在在产品,即制造费用科目还有余额,需要在【存货】项目中设置公式为包含制造费用科目的取数公式;
3、如果企业采用账结法,即每月结转损益,需要先结转损益再出具资产负债表;如果企业采用表结法,即每年年末结转损益,则需要修改【未分配利润】项目为包含本年利润(可从利润表取数)的取数公式;
4、如果是公式设置不对,请逐项检查公式设置。可以采用差额法或依据经验先进行判断和检查,在检查时也可以对比【科目余额表】的数据进行判断。7年前 -
科目汇总表平,做出来的资产负债表不平,大体原因有三:
1、看看有没有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分录。
2、看看期末有无应转未转的会计科目(比如应转入本年利润的相关科目及转入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等)。
3、再者是低级错误了,比如计算错误、填写错误。
如果这些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比可以上传你制作的科目平衡表及资产负债表,大家能帮你找到的,呵呵。11年前 -
举例说明吧:
1.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等原因出现的损失;
2.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失踪等出现的损失.
以上原因导致无法转让处置,又并非是纳税人的原因引起,25号公告对此类未实际处置、转让已发生的损失归于法定资产损失。1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