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率是多少?长期股权投资属于金融资产吗?
-
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所以长期股权投资是无形资产。
一、长期股权投资是无形资产吗
长期股权属于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期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股权投资通常具有投资大、投资期限长、风险大以及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等特点。
二、长期股权的基本类型
长期股权投资依据对被投资单位产生的影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被投资单位为本企业的子公司。
2、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 被投资单位为本企业的合营企业。
3、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 被投资单位为本企业的联营企业。注:在原准则下,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在最新准则下,该部分投资确认为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就是说即使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我们也要采用估值技术计量出来。
三、长期股权的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
一是成本法;
二是权益法。
1、成本法核算的范围
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核算的范围
1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占股权的20%-50%)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投资单位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当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不作账务处理。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不管净利润是在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前还是接受投资后实现的。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采用权益法时,投资单位取得投资时应该将成本(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所享份额(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取得的成本作为初始账面价值),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所享份额的公允价值作为它的初始价值,将二者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投资企业应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除外),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上述就是对长期股权投资是无形资产吗这个问题的介绍,无形资产指的就是那些从企业分离出来并且能够单独或者合并存在的资产。长期股权的核算方法大致分为两种,成本法或者是权益法。一般计算采用权益核算的方法,因为权益核算是将成本跟权益进行了比较,如果前者比较高的话,是可以收回成本的。2年前 -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占企业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了在企业的全部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资产所占比重的大小,反映了债权人向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也反映了企业举债经营的能力。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对投资人或股东来说,负债比率较高可能带来一定的好处;从经营者的角度看,他们关心的是在充分利用借入资金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
在对资产负债率进行分析时注意事项
在实务中,对资产负债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存在争议。有的观点认为,流动负债不应包括在计算公式内。理由是:流动负债不是长期资金来源,应予排除;如果不排除,就不能恰当的反映企业债务状况。
这是因为流动负债是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一部分。例如,就某一项应付账款来说,虽属于流动负债,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偿还。但因业务的需要,应付账款作为一个整体,已变成外部资金来源总额的一部分,在企业内部永久存在。
2年前 -
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本负债率不能是0,也不能是100%。当资本负债率为0时,说明企业未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未能做到盈利最大化;当资本负债率为100%时,说明企业过度负债,已经达到资不抵债的程度,面临着破产清算的危险。
如果举债数额很大,超出债权人的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融不到资金。借入资金越大(当然不是盲目的借款),越是显得企业活力充沛。因此,经营者希望资产负债率稍高些,通过举债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活力,获取较高的利润。
扩展资料
资产负债率70%称为警戒线。但是不同行业资产负债率的指标不相同。要判定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可从以下几方面不同角度判断:
(1)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他们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贷款的风险就不会太大。
(2)从股东的角度看,他们所关心的是借入资本的代价,当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反之亦然。
(3)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企业就无钱可借;如果不举债,则说明企业的经营保守或者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的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不足。所以企业经营者要权衡利害得失,界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区间。
2年前 -
经营性资产是在生产和流通中能够为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资产。经营性资产的使用单位一般是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经营性资产的运营要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原则。从会计的角度看,所谓经营性资产,主要指企业因盈利目的而持有、且实际也具有盈利能力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职业发展计划和开展经营活动所拥有和使用的资产,以及不直接参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国有老企业的资产。股权长期投资也是一项经营性资产,因为它的目的是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经营资产在事业单位表现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表现为一些纯福利设施,而为了企业正常运作,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非经营性资产也可以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从会计科目上来看,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除融资存款如承兑汇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除企业间拆借)、存货、长期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材料和流动资产中的无形资产。而非经营性资产是指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幼儿园、学校、招待所等未经房改的纯福利设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2年前 -
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比较合理,也就是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为1:1。 但是对于不同的行业还要区别看待,如房地产开发行业,前期投资非常大,正常的范围在60%-70%之间,如超过80%,负债比例已经过高了,企业的经营就已经面临很大的风险了,不仅可能导致短期的资金风险,而且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等面临减值和无法变现的问题,可能最终导致企业资不抵债,最终破产。
一、资产负债率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资产负债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对企业来说: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
1、资产负债率70%称为警戒线。但是不同行业资产负债率的指标不相同。要判定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可从以下几方面不同角度判断:
(1)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他们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贷款的风险就不会太大。
(2)从股东的角度看,他们所关心的是借入资本的代价,当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反之亦然。
(3)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企业就无钱可借;如果不举债,则说明企业的经营保守或者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的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不足。所以企业经营者要权衡利害得失,界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区间。
2、资产负债率异常情况:如果资产负债比率达到100%或超过100%说明公司已经没有净资产或资不抵债。
二.如何使企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找出真实的资产负债率也极为重要。作为影响资产负债率的关键因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因此为了降低资产负债率可以通过增加资产或者降低负债。但是,资产负债表所体现的资产经常含有一定水分,如果单纯使用资产负债表的数据进行资产负债率分析未免有所牵强,因此,要进行真实的资产和负债还原,挤干水分。
三、资产负债率的使用者有哪些人
1、债权人
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各种融资方式安全程度以及是否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等。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产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因此,债权人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融给企业的资金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2、投资者
从投资者的立场看,投资者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资本的利率,即借入资金的利息率。假使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利息率,投资人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如果相反,运用全部资本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投资人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减少,则对投资人不利。因为借入资本的多余的利息要用投资人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因此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入资本利息的前提下,投资人希望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否则反之。
3、经营者
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数额很大,超出债权人的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融不到资金。借入资金越大(当然不是盲目的借款),越是显得企业活力充沛。因此,经营者希望资产负债率稍高些,通过举债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活力,获取较高的利润。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九条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第十条
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2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