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怎么算?同花顺资产分析在哪里?
-
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2000+5+20+10=2035万元.\x0d\x0a2010年应计提的折旧=(2035-55)÷12=165万元.\x0d\x0a2010年末固定资产的净值=2035-165=1870万元.\x0d\x0a可收回金额=1615.12万元\x0d\x0a应提的减值=1870-1615.12=254.88万元.1年前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是指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算公式
如果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则固定资产减值金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可回收金额。定资产出现减值迹象,应按照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孰高者确认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
1年前 -
固定资产出现减值迹象,应按照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孰高者确认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
如果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则无须做账务处理,实际上也没有发生减值;
如果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则减值金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可回收金额。
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注: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发生改变,故折旧也要做相应调整。
扩展资料:
减值损失转回后应纳税所得额的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准备金的支出不予扣除。
故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支出不能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对转回的减值损失是否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未作明确规定。根据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既然计提减值准备的支出不予扣除,转回的减值损失也不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
我国在处置固定资产时,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未全额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仍有贷方余额。则作为“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项目,计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清理净损益,按税法该清理净损益需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资料:固定资产减值
2年前 -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状况,一般来说,资产是公司运营的资本,而负债和股东权益则是资产的两个来源,那么资产负债表怎么看?怎么分析资产负债表?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首先要了解到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点的时期,比如说:月末、季末、年末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规模。
而资产的增减变化与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当企业股东权益的增长幅度高于资产总额的增长时,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有了相对的提高,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
如果与之相反,那么企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负债的大规模上升,从而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在相对降低、偿还债务的安全性亦在下降,投资性较弱。
一般来说,从流动比率来看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在2左右会比较好,说明公司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如果流动比率相对太高的话,说明该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就有可能存在应收账款过多,或存货积压的情况。
资产负债表主要是让投资者看到企业资产的总规模及相关信息,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分析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经验是否稳健、企业经营的风险大小等等,来看出这家企业的好坏。2年前 -
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
4年前 -
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以下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⑴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⑵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⑶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⑷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⑸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形,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⑹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固定资产处置时冲销这个科目: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3、一般清理净损益用到这个科目
A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B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反之则做营业外收入6年前 -
固定资产出现减值迹象,应按照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孰高者确认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
如果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则无须做账务处理,实际上也没有发生减值;
如果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则减值金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可回收金额。
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注: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发生改变,故折旧也要做相应调整。7年前 -
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直线折旧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加速折旧法
(1)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预计使用N(N足够大)年,残值为Y。
则第一年折旧C<1>=X*2/N;
第二年折旧 C<2>=(X-C<1>)*2/N
第三年折旧 C<3>=(X-C<1>-C<2>)*2/N
··· ···
最后两年需改为直线法折旧。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