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类资产证券化?资产减值损失是什么科目?
-
一、资产减值损失在会计核算中属于损益类科目。
1、资产减值损失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2、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4、资产减值损失=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可收回金额,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已提坏账准备。
二、损失确定
1、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3、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记入当期损益 。
2年前 -
资产减值准备属于资产类科目,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高顿为全国CPA考生提供2023年注会报名考试信息在线查询服务,包含但不限于报名条件、报名时间、资格审查、准考证打印、证书价值等信息查询,助力考生高效通过CPA专业考试!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四、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五、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2年前 -
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
当企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所以资产减值损失是属于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
3年前 -
损益类科目。
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借方代表损失的增加,贷方代表损失的减少。企业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应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并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按资产减值损失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需要等到处置时才能转出。资产减值损失的数额等于资产账面价值和资产可收回金额的差额。
资产减值损失注意事项
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与发生资产损失的税会差异的最正侍终结果是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但是应分别填报,不能按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与发生资郑清首产损失的税会差异的差额填报。
同样,企业计提的存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喊数准备等的税会差异与发生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处置、报废损失的税会差异,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分别填报相关附表,不能以差额填报相关附表。
3年前 -
资产证券化的分类有:
(一)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以下四类:
1、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
2、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帐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3、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
4、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二)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的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扩展资料:
一、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的过程。
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依赖于三大基石,破产隔离,风险重组和信用增强。破产隔离的设立使得未来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与原始权益人脱节,既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使得原始权益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风险重组使得投资人在投资风险和收益方面达到合理匹配。对风险厌恶的投资人可以购买具有多重本息保障措施的高等级信用债券,但以低收益为代价,对风险偏好的投资人可以购买具有高收益的债券,但以低等级信用评级甚至无等级信用评级,即高风险为代价。
信用增强使得信用较弱的融资主体能够通过对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的偿付处理以较低成本融到资金。这对于信用等级不高的企业尤其具有意义。三、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大数定律,只有在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池中存在大量分散的基础资产时,才能防范因个体资产违约而形成的对资产现金流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也才能破解对融资主体信用的过度依赖,达到风险重组和信用增强的作用。
3年前 -
你好,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传统的证券发行是以企业为基础,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行的以资产池为基础的证券被称为“证券化产品”。通过资产证券化,将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化为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可交易证券,提高了基础资产的流动性,便于投资者进行投资。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种类有:
(1)根据基础资产分类。根据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不同,可以将资产证券化分为不动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证券化、债券组合证券化等。(2)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地域分类。根据资产证券化发起人、发行人和投资者所属地域不同,可将资产证券化分为境内资产证券化和离岸资产证券化。
(3)根据证券化产品的属性分类。根据证券化产品的金融属性不同,可以分为股权型证券化、债券型证券化和混合型证券化。4年前 - 你好,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等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具体来看,就是原始权益人(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可预见的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基础资产)出售给特定的机构或载体(SPV),采用结构化的方式对相关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分离和重组,并以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向投资者发行证券(资产支持证券)。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化融资手段,与传统债券融资方式相比,资产证券化的信用来源发生了变化,是基于特定基础资产的信用,而非发行人主体信用。因此,投资者投资资产证券化时,应当重点关注基础资产的信息披露情况,而不是发行人的。4年前
-
资产证券化,是现今流行的融资性金融工具,英文是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指的是把不容易流动和交易的资产,转变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方便买卖的证券的行为,让这个资产可以自由交易,增加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狭义的资产证券化仅仅指信贷的资产证券化,而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包含以下四类:
-
实体资产证券化:就是实体资产转换为证券资产;
-
信贷资产证券化:把流动性差但是未来可以方便流动的信贷资产进行组合,再转换为证券,例如企业应收账款、银行贷款等;
-
证券资产证券化:就是把证券或者几种证券的组合进行打包,根据其未来会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再次转为证券进行发行;
-
现金资产证券化:指拥有现金的人,通过某些投资行为,把持有的现金转换为证券。
资产证券化一般用于企业融资,在操作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就是必须证明企业所拥有的基础资产,未来能够获利,可以按照预期收回所投资的现金,只有投资者相信该资产将来可以带来足够的现金流回报,并且超过市场上的普通利率收益,才会为此买单。
扩展资料:
上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技巧,首先在美国诞生,并且发展迅速,之后十年,又在欧洲一些国家普及,不过因为次贷危机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投资者避之不及。但如今,资产证券化正在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尤其近几年,在国内发展比较迅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5年前 -
-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进行风险隔离,通过对现金流的转换和组合,经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信用增级,最终转化成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之一。
目前可以证券化的资产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商用房抵押贷款、其他贷款、担保债券、应收款类资产、收费类资产等。资产证券化既是企业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除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之外的第三种融资渠道——资产融资。
8年前 -
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单位或金融机构将其未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收益的资产加以组合并据此发芹世乎行证券筹措资金的过程和技术。企业单位或金融机构采用资产证券化技术所发行的证券称之为资产证券化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分为 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两大类。
资产证券化实质上是一个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制造固定收益型证券产品的过程,即资产持有人将取得的资产(主要是贷款等债权类资产)出售给特殊目的信托机构,同时通过信用增强机制控制信用风险,经过信用评级机构验证评级后,由证券承销机构将证券化产品销售给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需要通过嫌悉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将资产转换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设立特殊目的载体就是为了实现上述要求。特殊目的载体代表所有投资人承接资产持有人所售出之资产,并发行证券化的收益凭证或证券,是资产证券化的主角。特殊目的载体组织形式不一,可以是信托、公司或其他形式,其中信托方式广为业界使用,称为特殊目的信托。特殊目的信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代表所有投资者拥有资产,返滑取得用于证券化的资产之所有权并作为证券或收益凭证的发行主体;二是断开资产出售人与被售资产(证券化资产)的关系,隔离原资产持有人的破产风险,保护投资人的权益;三是争取合理的会计与税赋待遇,避免重复课税。
证券化资产通过资产组合、风险隔离、信用增强和信用评级等一系列工作之后,形成了证券化产品。发起机构、特殊目的信托机构和承销机构依据其专业知识和市场经验分析市场状况进行产品定价,由证券承销机构以公开上市交易或私下募集方式销售给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较高的透明性,因而能为投资者所了解和接受,这是资产证券化产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资产支持特点以及采用信用增强技术,有较强的履约保证,这是资产证券化产品得以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凭借原始权益人纳入资产池的证券化资产的未来收入能力来融资的,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履约保障较好、信用等级较高,较易得到投资者信赖。由于将资产本身的偿付能力与原始权益人的资信水平分割开来,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受原始权益人的信用等级的约束,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可以采用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融资。对发行人来说,资产证券化也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
目前,内地银行、信托和证券公司正在秣马厉兵,积极备战资产证券化业务。国家开发银行在有关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推介会上曾透露,今年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总额将达到1000亿元。业内人士推断,仅银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规模至少能达到1500亿元以上。11年前 -
资产证券化与传统证券化形式不同.资产证券化是在已有信用关系,如贷款,应收帐款等基础上产生的存量资产的证券化;而传统证券化则是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证券化.
可证券化资产很多,它包括:各种抵押贷款,信用卡应收款,帐费基础设施,融资租赁设备,特许权,人寿保险单等.
资产证券化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极大的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资本运营能力,而且还通过对初级产品的加工,提高了贷款组合的质量,分散了风险,使证券的担保人和投资人等众多市场参与者丛中获得可观的收益.
资产证券化是世界近年来最重大的融资机制创新.18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