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产泡沫?重大资产重组是啥?
-
一般情况下重大资产重组是利好消息,在我国只要重组不失败,一般公司的股票复牌之后都是连续很多个涨停板,不过在连续涨停板的过程中一般人是买不到的,等一般的人能够买到的时候该股票就已经处于高位了,随时可能会出现调整。 利好消息的原因: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 在一个拥有健全市场机制、完备法律体系、良好社会保障环境的社会经济中,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可以壮大自身实力,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2年前
-
针对重大资产重组是什么意思的规定,资产重组分为内部重组和外部重组。内部重组是指企业(或资产所有者)将其内部资产案优化组合的原则,进行的重新调整和配置,以期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部分和整体效益,从而为经营者或所有者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这一重组过程中,仅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资产配置发生变化,资产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属于企业内运档部经营和管理行为,因此,不与他人产生任何法律关系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外部重组,使企业或企业之间通过资产的买卖(收购、兼并)、互换等形式,剥离不良资产、配置优良资产,使现有资产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形式的资产重组,企业买进或卖出部分资产、或者企业丧失独立主体资格,其实只是资产的所有权在不同的法律主体之间发生旁晌乱转移,因此,此种形式的资产转移的法律实质就是资产买卖。 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看谨没,资产重组的实质在于对企业边界进行调整。从理论上说,企业存在着一个最优规模问题。当企业规模太大,导致效率不高、效益不佳,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当剥离出部分亏损或成本、效益不匹配的业务;当企业规模太小、业务较单一,导致风险较大,此时就应当通过收购、兼并适时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多种经营,以降低整体风险。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资产重组是指企业与其他主体在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诸项目之间的调整,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交易行为。 资产重组根据重组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对企业负债的重组和企业股权的重组。资产和债务的重组又往往与企业股权的重组相关联。企业股权的重组往往孕育着新股东下一步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重组。 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包括收购资产、资产置换、出售资产、租赁或托管资产、受赠资产,对企业负债的重组主要指债务重组,根据债务重组的对手方不同,又可分为与银行之间和与债权人之间进行的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根据是否涉及股权的存量和增量,又大致可分为战略性资产重组和战术性资产重组。上述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重组属于在企业层面发生、根据授权情况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即可实现的重组,我们称之为“战术性资产重组”,而对企业股权的重组由于涉及股份持有人变化或股本增加,一般都需经过有关主管部门(如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审核或核准,涉及国有股权的还需经国家财政部门的批准,此类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通常是巨大的,我们称之为”战略性资产重组”。战略性资产重组根据股权的变动情况又可分为股权存量变更、股权增加、股权减少(回购)三类。 股权存量变更在实务中又存在股权无偿划拨、股权有偿协议转让、股权抵押拍卖、国有股配售、二级市场举牌、间接股权收购等多种形式,股权增加又可区分为非货币性资产配股、吸收合并和定向增发法人股三种方式,而股权回购根据回购支付方式不同,则可分为以现金回购和以资产回购两种形式。2年前
-
一、收购、重组、重大资产重组的概念
收购在资本市场业务中主要是指通过收购对方股权,达到控制对方企业的目的,但两方仍然各自独立;而并购通常指吸收合并,被收购方作为一个法人实体不再存在;
重大资产重组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根据证监会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要求,对达到一定比例的资产收购或者出售应当遵循的审批标准和披露规则,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根据证监会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要求,对达到一定比例的资产收购或者出售应当遵循的审批标准和披露规则,主要针对上市公司而言。并购重组来说并购是方式和手段,达到资产的重组并且优化配置是结果。
二、重组与并购的区别
学界和实务界的定义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并购为核心的重组,将重组局限于与控制权的相关活动。
2)资产为核心的重组,将重组局限于资产的获取目的。
3)等同于并购的重组,如某知名律所在此语境下以专著论述操作实务,但难免有失准确并会导致在论述层次和条理、体系上的混乱。
4)更多的在经济学意义上使用重组概念。
本文认为:相对于并购,重组是更为宽泛的一个概念,并购只是重组的形态之一。
重组的具体范畴包括了资产、债务、资本以及综合要素的重组,重组的方向既可能是单向的也可能是双向的。而并购尽管广义上包括了资产并购,但更严谨的意义还是在于产权层面的重组,而且通常为单向的,即一方经常处于优势地位。当然,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往往更多的表现出重组的特征。2年前 -
重大资产重组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购买、出售资产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产交易达到规定的比例,导致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收入发生重大变化的资产交易行为。上市公司如果发生重大资产重组,往往会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经过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基本面一般会发生重大调整,所以建议投资者应关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比如交易定价原则、标的资产的估值合理性、业绩承诺等有关事项,积极行使相关权利。3年前
-
资产泡沫是金融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在现实的资产市场上,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经验现象是,在没有显著基本面变化的情况下,资产价格却会持续上升,从而产生资产泡沫现象。
泡沫理论研究可以分为理性泡沫与非理性泡沫二大方向,理性泡沫研究具有系统且科学地理论基础,并且对资产泡沫形成机理有着合理地解释,一直受到经济学家的青睐,在资产泡沫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百度百科)
7月22日,研究公司WolfeResearch的分析师克里斯•塞涅克表示,降息已经反映在股市中。他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新一轮的全球宽松政策可能会助长现有的资产泡沫,并产生新的泡沫,从而可能将“普通的经济衰退,转变为全面的金融危机”。“从长期来看,有明显迹象表明,债务水平过高。”他写道:“我们最担心10个资产泡沫。问题在于这些失衡何时会得到缓解。”
塞涅克指出,在过去30年里,各国央行往往将利率维持在过低水平太长时间。这就形成了更多的资产泡沫,当通货膨胀上升或者银行家加息时,泡沫就会破裂。
以下是塞涅克正在关注的一些资产泡沫:
1.美国政府债务
塞涅克写道:“当前经济周期中最大的泡沫之一存在于美国国债市场,美国联邦债务水平处于战后高位,尽管美国经济已经复苏了近十年。”
2.美国公司债务
塞涅克指出,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的比例正在稳步增长,非金融企业债务达到历史新高。这推动了本轮并购和企业回购。稳健的经济和低利率也使一些较弱的信贷看起来比实际更强。他写道:“下一次经济大幅放缓有可能引发一个降级周期,将普通的衰退变成一场全面的危机。”
3.美国杠杆贷款
塞涅克还对公司债券市场杠杆贷款领域的趋势感到担忧。企业负债更多,贷款本身对投资者的保护更少,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也被削弱。情况不妙。
4.欧洲债务
塞涅克写道,收益率为负的欧洲债券“可能是目前最大的泡沫。过去几个月,市场对欧洲央行将出台额外货币刺激措施的预期不断上升,给欧洲主权债券和IG/HY收益率带来了下行压力。”。
5.日本银行资产负债表及相关股权投资
塞涅克写道,在几轮量化宽松政策中,日本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已经增长到GDP的100%左右,现在还包括股票和交易所交易基金。“日本央行是东京证交所约半数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我们的感觉是,日本央行购买ETF有助于人为地支撑日本股市,可能在下一次经济低迷来临时,使整体损失更为严重。”
6.无利可图的IPO
负盈利的IPO比例已经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科技泡沫的峰值,塞涅克称之为“市场泡沫的迹象”。他指出,IPO总数低于上世纪90年代的峰值水平,“这表明投机活动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像网约车平台优步和Lyft这样的大型IPO公司估值很高,却没有盈利。
7.加密货币与大麻股
塞涅克表示,他认为“加密货币几乎没有内在价值”。比特币在2017年升至18674美元的峰值,是“泡沫正在债券市场以外蔓延的早期迹象之一。最近比特币一直在涨,或许是由于人们对央行流动性的预期不断上升。”
随着比特币再次达到顶峰的时候,像AuroraCannabis和CanopyGrowth这样的大麻类股票也开始走高。他写道:“尽管这些股票最近一直横盘整理,但我们正密切关注这一板块,将其视为市场投机活动增加的迹象。”
8.成长型和动能型股票
成长型和动能型股票也呈现出泡沫特征,除了所谓的FAANG股票,即Facebook、苹果、亚马逊、奈飞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塞涅克写道:“在我们看来,动能强劲的非科技类股票,如:金融股MarketAxess和材料股BallCorp,在过去12个月中经历了基本面以外的多重实质性扩张。”
9.软件和云计算类股票
塞涅克写道,自2018年以来,软件服务和云计算股票的“市盈率已经明显提高”。目前软件类股的市盈率中值比市场的市盈率中值的倍数高了29。
10.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塞涅克写道,被动投资策略受到央行流动性抑制波动性的推动。特别是ETF的兴起,可能会在下一轮市场低迷时期加剧问题。“我们最担心的是,许多固定收益ETF投资的证券,其流动性明显低于持有这些证券的工具。”(来源于网络)4年前 -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泡沫的形成阶段、泡沫的膨胀阶段、泡沫的溃灭阶段。
泡沫(Bubble)一词可追溯至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在英国政府的的授权下垄断了对西班牙的贸易权,对外鼓吹其利润的高速增长,从而引发了对南海股票的空前热潮,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其股价迅速下跌,犹如泡沫那样迅速膨胀又迅速破灭。其他早期的泡沫现象还有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法国的“约翰.劳事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是以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的资本;
现实资本(Actual Capital)就是以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实物形态的资本。
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中不会出现泡沫,因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都是以实物形态流量为媒介,并进行和其相对应的流向相反、流量基本相等的货币形态流量。因此人们认为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这也是泡沫经济总是起源于金融领域的根源。此外,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其特殊的价格构成使土地资产成为了一种具有虚拟资本属性的资产,同时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经济泡沫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地产泡沫的产生。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关系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逞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商品经济具有周期性增长特点,每当经过一轮经济萧条之后,政府为启动经济增长,常降低利息,放松银根,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一些手中获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
日本从1955-1985年,完成了经济起飞,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手中有了钱的日本企业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话“,日本是一个岛国,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为日本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占地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土地投资的增加,地价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价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日本人将这种趋势绝对化了,认为地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以至把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们开始制造土地泡沫,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地价飞涨,投机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从银行取得更多的贷款,然后再去寻求新的投机机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日本的银行业是“土地神话”的忠实信奉者。80年代后半期,由于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的筹资成本趋于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把房地产作为寻求高回报率的途径,对房地产业的融资大幅度增加。若以1985年3月为基期,到1991年3月,银行业的贷款量增加了60.6%,而同期对房地产贷款的增加量却高达150.6%。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由1985年3月 17.1万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3月的42.8万亿日元,同期的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进入90年代,“土地神话”同泡沫经济一起破灭,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项目便成了难以消化的不良债权。
第二、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从历次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社会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 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虽然货款支付活动一般要通过银行进行,但银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据客户指令付款,对付款的内容无力约束,加上银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监控投机活动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之中。而且,政府还常常容易被投机交易所形成的经济繁荣假象一时迷惑,觉察不到背后隐藏的投机活动,一直到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才得到发现。
日本土地泡沫发生后,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城市土地再开发热潮,土地价格随之猛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经济圈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1985年比1980年上升了53.6%,1990年则更比1980年上升了525.9%。这期间,日本全国平均土地价格也上涨了1倍以上。日本约有一半的人拥有土地,约20%的人拥有土地继承权。因而,随着土地价格的上升,大多数日本人感到自己的财产在这几年内增值了1-2倍。这一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不到6%,而金融资产价格、不动产价格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虚假上涨,使经济逞现出虚假繁荣景象。1991年10月22日,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官员还在内阁例会上津津乐道日本经济处于景气状态之中,几天之后经济形势就急转直下,企业破产事件大量增加7年前 -
【泡沫的定义】
泡沫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可以定义为某种价格水平相对于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格(一般均衡稳定稳态状态价格)的非平稳性向上偏移,这种偏移的数学期望可以作为泡沫的度量。导致价格泡沫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与预期相关联的过度投机行为、幼稚投机者交易行为、规范失灵、诈骗行为和道德风险等都可能成为导致泡沫现象的原因。
一般来说,在投机性泡沫发生时,价格往往会出现突然攀升,价格的攀升趋势可能会使市场产生进一步价格上升的预期,并且吸引新的买主,形成自我实现的正反馈过程。当价格泡沫一旦被市场发现,就会产生和原来相反的预期,出现使市场价格回归理论价格的市场力,价格可能迅速而急剧地下降,导致泡沫的破灭。
【泡沫经济的定义】
泡沫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中的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价格泡沫,并且泡沫资产总量已经占到宏观经济总量的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泡沫资产还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发生了直接或间接性的联系,并且一旦泡沫破裂,将给经济的运行带来困境,或者引发金融危机,或者引发经济危机。具有这样特征的国民经济,称之为泡沫经济。
【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的区别】
通货膨胀为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得过程;而资产泡沫则是某种资产的市场价格水平相对于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向上偏移过程。根源上看,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是过多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的结果;资产泡沫是由于不符合经济现实的买卖行为导致的资产价格高估。
计量上看,通货膨胀关心的当期一般物价水平和前期一般物价水平的差别;资产泡沫关心的是资产的市场价格水平和同期资产理论价格水平之间的差异。
从效应上看,通货膨胀时期居民普遍感觉到财富减少;而资产泡沫的出现则往往会使居民感到财富增加的虚假感觉。
从现象上看,通货膨胀如果不治理,具有不可逆转性;泡沫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可能会发生自发的价格回调,有时是价格暴跌。
房产实际涉及两个市场,一个是房租出租市场,另一个是房产的产权交易市场。如果两个市场的价格相偏离,当房产产权交易市场的现实价格水平高于房产出租市场相对应的价格水平时,我们就说房产产权交易市场出现了价格泡沫。
【经济周期波动与泡沫经济的区别】
首先,泡沫经济不是经济内部蕴藏的必然动力学特性。泡沫经济可以避免而经济周期波动则无法避免。
其次,经济周期波动具有规律性,而泡沫经济的爆发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再次,经济周期波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往往是相对比较平滑的,而跑迷经济的上升则一般比较平滑,而下降阶段则往往非常陡峭,可能会以破灭的形式出现。
最后,经济周期波动中的萧条期即使带来消极影响也不至于带来出现太大的灾难;而泡沫经济则不同,泡沫经济破灭时期往往伴随着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并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18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