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进固定资产怎么做账?资产减值是折旧吗?
-
错误
应该是
借:固定资产——电脑
贷:现金
那是计提折旧,不是摊销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
贷:累计折旧
不够1000元的直接进费用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
贷:现金
可以了。
扩展资料:
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存货的入账价值、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借:投资收益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存货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其中,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是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入账价值
2年前 -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二)购入需要安装等的固定资产:
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三)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具有融资性质:
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未付的利息)。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长期应付款(未付的本息和)。
银行存款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摊销: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其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
2年前 -
购入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购进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时,相关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企业购进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时,相应会计分录:
(1)购入安装的固定资产时,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企业支付有关固定资产安装费时,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3)当安装完毕且达到可使用状态时,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2年前 -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分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1、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购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上应先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分录如下:
(1)购入时: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待安装完毕达到预订可使用状态,再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如果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对应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中。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后,应进行折旧的计提,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 外商投资企业因采购国产设备而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款,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三、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四、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 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年前 -
一、1.当月购入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下月起计提。
2.根据财税[2012]15号文,增值税纳税人2011年12月1日(含,下同)以后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包括分开票机)支付的费用,可凭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抵减额为价税合计额),不足抵减的可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增值税纳税人非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由其自行负担,不得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这笔帐完全是错误的,首先要把之前记入损益的金额转出,其次将购买税控机的金额全额在进项税中扣除。
二、假如收到的是不需要安装可以直接使用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计提折旧要从次月开始.按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计算,即:月折旧额=(固定资产价值/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12月)-5%的残值拓展资料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固定资产) 2年前 -
固定资产做账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登记、清理费用登记、回收固定资产登记、资产盘点预算。
1、固定资产登记:购买固定资产时,严格要求检查人员凭借发票对固定资产的日期、名字、型号、价格等填入。
如果购置大型资产,需要细致到每一个小点,甚至每个角落,这样便对以后账务的处理比较清楚。比如,购买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设备物资以及无形资产等都要详细的登记。
2、清理费用登记:在固定资产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应详细登记,包括资产的维护和保养等都要——对应。
3、回收固定资产登记:循环利用有限的资源,对陈旧、无法使用、以旧换新等资产理应详细登记。
4、资产盘点预算:审核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不仅要对资产验收时和资产明细对账时都要严格仔细审核对资产盘点和是否资产的预算之内。
2年前 -
固定资产应当按其成本入账。
外购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如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如果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5年前 -
1.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成本包括买价、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购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及该项资产达到预期工作状态所支付的相关费用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
在会计核算上应先计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待安装完毕达到预订使用状态,再由”在建工程”装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5年前 -
区别主要有类别不一样、借贷方向不一样、确认方式不一样。
资产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的区别
1、类别不一样。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资产减值准备属于资产类备抵账户。
2、借贷方向不一样。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时的会计分录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产减值准备
3、确认方式不一样。资产减值准备是说还不能确认资产已经减值,只能说资产可能减值,所以要计提减值准备。而资产减值损失是说已经确认了该资产确实已经发生了减值,所以要确认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它们属于资产类科目,它们对应科目为“资产减值损失”等科目。
扩展资料:
资产减值损失结算方法
1、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增值税不能抵扣,2009年以后可以抵扣了,要直接计入成本。
2、因为不能抵扣,所以要转出
3、资产减值损失,如果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帐面价值,那么该项资产就不能确认,或者不能再以原帐面价值予已确认,否则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也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其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
因此企业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时,表明资产发生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帐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较高者确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资产减值准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资产减值损失
5年前 -
资产减值准备,是资产类的备抵科目。
资产减值准备与坏账准备比较类似。
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如果期末有余额,肯定在贷方。
资产减值准备会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
例如固定资产账面余额=100,折旧=5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50-20=30。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都跟利润有关。
资产减值损失跟营业外支出科目比较类似。
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末无余额,损失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6年前 -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它们属于资产类科目,它们对应科目为“资产减值损失”等科目。
参考资料:baidu.com//http://www.dongao.com/zjzcgl/zjkjsw/201308/112345.shtml11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