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是人工智能吗?人工智能处理器是什么?

吴桐 美股 49

回复

共4条回复 我来回复
  • 李红的头像
    李红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华为的人工智能处理器意思是指华为推出的华为升腾芯片。包括升腾910和升腾310处理器  ,采用自家的达芬奇架构。

    升腾910支持全场景人工智能应用,而升腾310主要用在边缘计算等低功耗的领域。

    华为自己开创了一个新的架构,要有极致功耗和散热,可以全场景覆盖。华为在人工智能处理器上与寒武纪进行合作采用过后者的架构。

    扩展资料

    AI的许多数据处理涉及矩阵乘法和加法。大量并行工作的GPU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方法,但缺点是更高的功率。具有内置DSP模块和本地存储器的FPGA更节能,但通常更昂贵。

    技术手段方面AI市场的第一颗芯片包括现成的CPU,GPU,FPGA和DSP的各种组合。虽然新设计正在由诸如英特尔、谷歌、英伟达、高通,以及IBM等公司开发,但还不清楚哪家的方法会胜出。似乎至少需要一个CPU来控制这些系统,但是当流数据并行化时,就会需要各种类型的协处理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I芯片

    5年前 0条评论
  • 壮壮的头像
    壮壮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真正的人工智能手机不光要有一颗AI芯片,还要有相应的应用场景。其实国内ivvi手机早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便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3D手机ivvi K5。这款手机内置智能GPU加速芯片,可实时对3D图像渲染加速,拒绝卡顿,还能合理分配能耗,节省电量。

    此外,ivvi K5还搭载了名为“EYE-TRACKING”的人眼追踪摄像头,它可以智能追踪用户的眼睛,跟随用户眼睛的视线,自动调整最佳视觉角度,让用户的眼睛在看屏幕的过程中,时刻处于舒适状态。

    据悉,ivvi手机将依靠母公司超多维在计算视觉领域的领先技术,以图像识别、智能3D、计算视觉等为突破口,重点向AI、AR、VR等领域布局与发展。同时,有消息称,ivvi将基于计算视觉、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结合裸眼3D,发布一款具备AI和AR功能的手机,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5年前 0条评论
  • 皮皮的头像
    皮皮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黄海峰

      在即将到来的10月16日,华为年度旗舰手机Mate 10将在德国发布,前不久华为官方微博也放出了该新品的首款预告片。这款手机是华为继续深耕高端商务人群的关键产品之一,肩负着挑战苹果三星、提升品牌高度的重任。华为也是花费大量精力,将各种黑科技用在该款手机,期望大幅度提升用户体验。

      从目前的曝光信息看,与Mate系列此前的卖点不同,Mate 10主要亮点是全面屏和人工智能。其中,Mate 10的人工智能功能宣告我们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因此备受各方关注。Mate10能够实现AI的关键基础是使用了全球首款移动AI芯片——麒麟970。

      人工智能手机可给用户带来巨大的便利,很多厂家都在积极发力该领域。但人工智能是基于用户数据的深度学习,面临用户隐私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一直以来,业界仅依靠云侧防护,无法很好解决人工智能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如今,华为宣布能更好地搬掉这个“拦路虎”——麒麟970通过采用On-Device AI以及“云侧+端侧”安全,更能保护用户隐私。对此很多人发出疑问,为何说有了端侧安全加持,华为就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构筑用户隐私的“万里长城”?

      手机将进入AI时代,但面临隐私保护难题

      华为麒麟970以及近在咫尺的Mate 10发布,宣告我们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目前,高通、苹果等均在发力人工智能芯片。而华为借助麒麟970领先了半个身位。

      据悉,麒麟970设计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首次集成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专用硬件处理单元,其AI性能密度大幅优于CPU和GPU,基于AI实现智能场景识别与对象识别并进行针对性优化,提升用户快速拍照等操作效果。

      而且,NPU让用户实现语音或者语义识别的工作放在本地,不再需要将数据传送到云端,就能实现随时随地的人工智能体验。有了人工智能,你的手机将更加懂你,为你工作生活和提供极大便利。

      但是人工智能时代,用户隐私如何更好保护,一直备受关注。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包括了三个必要因素:深度学习的算法、高质量的大数据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

      在现实中,不管是百度、谷歌,还是其他互联网公司,都将人工智能重心放在云侧智能,即互联网公司将用户手机各种数据传送到云端,在云端用强大计算能力挖掘、分析等处理后,再反馈给端侧指挥应用。因为云端的“大脑”可以很好实现上述提到的三大因素。

      这种方式借用了云计算,的确有不错的效果,但带来了一个巨大问题——用户数据在云端和本地数据置换过程中,存在更多被截获的可能险。

      而且,很多用户数据是敏感信息,企业必须小心对待。用户手机数据到底归属于谁?互联网公司使用数据后会很好保护这些数据吗?这两年,业界涉及用户数据隐私的事件,均引起各方的争议和高度关注。

      在国外,有媒体报道今年5月Google旗下的DeepMind获取了英国皇家慈济NHS信托基金运营的三家医院160万病人的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数据,其中包括HIV感染状况、过去的吸毒过量和堕胎信息等私密数据。该新闻在英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国内,我们也看到很多这样的争执。如顺丰与菜鸟、京东与天天快递等之间就用户数据发生大战。

      此外,用户手机安全正面临更多的威胁挑战。由于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转变为工作、学习、生活的工具,手机存储着个人几乎所有私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地址、年龄、家庭、账户、密码、指纹等。因此,越多越多的黑客盯上了用户手机。

      多个机构的数据显示,手机数据安全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手机病毒木马增多增强,近几年发生的手机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随着手机AI时代的到来,用户隐私安全挑战将变的更加严峻。在享受智能服务的颠覆式体验同时,用户个人大数据需要被频繁调用。这些用户个人信息如何保证不被泄露和滥用,十分重要。

      云+端侧安全,更能保护用户隐私

      事实上,当下用户的个人隐私意识已经觉醒。用户如何保护自身隐私安全?最常见方式就是用户下载手机安全类APP,不过一旦碰上技术实力更高的黑客,手机软件防护能力就如同泡沫一碰就破。

      互联网企业又是如何保护用户隐私?互联网企业侧重的云侧智能,经过多年发展,虽然目前可以说是广泛应用,但体验并非完整。最重要的是隐私方面也是个大问题。因此,仅这些措施保护用户数据隐私还不够。

      面临挑战,业界正在将更多目光投向手机(芯片)侧。因为既然用户数据上传云端存在更多风险,那如果让数据在手机本地上就能处理,用户就能更安全地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超高体验——隐私数据防护恰恰是端侧智能的优势之一。

      对此,部分厂商已经在积极思考和实践,希望通过端侧智能,协助云端智能形成优势互补,用错位方式来解决云侧智能的历史遗留问题。相比云侧智能,端侧智能发展稍慢,因为端侧芯片高效计算,面临功耗等问题。

      可喜的是,现在在手机人工智能方面,我们看到不少企业在手机硬件(芯片)本身狠下功夫。比如华为在9月初德国iFA 2017大会上发布的最新麒麟970芯片,不仅升级性能,还加入了全新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云和端”协同,在安全防护性能上比前代更胜一筹。

      麒麟970芯片的AI时代端云协同到底如何实现?我们看到,为了实现AI本地处理能力革新,麒麟970并未一味提升CPU/GPU性能,而是再创一个新的结构(NPU)服务于AI本地处理。这样一来就能大幅提升隐私数据本地处理的安全性。

      这款芯片将率先应用在华为即将发布的华为Mate 10手机上。在手机的安全性上,华为Mate 10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芯片和华为人工智能云的协同,保证用后的隐私安全。

      具体而言,在端侧,手机应用在处理敏感、隐私数据时,可在强大的手机AI芯片麒麟970上进行。这就不会向服务器传输用户数据——自然就不会给钓鱼WiFi等程序以监测、窃取数据的机会。在云侧,华为云侧的智能对终端的内容的进行优势互补,可以通过对场景、用户使用习惯等的鉴别,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判断,保障手机的安全状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麒麟970芯片的本身安全性能过硬。麒麟970内建TEE和inSE安全引擎,拥有更高的安全性集成HiF级硬盘芯片。其中inSE安全模块支持CRT-RSA、RSA、DES/3DES、AES等加解密算法。

      与市面上外挂的第三方安全芯片相比,集成在SoC里头的inSE不容易被移植,在软硬件搭配上也更稳定,而且节省了主板面积的占用。inSE安全引擎获得央行和银联双重安全认证,令麒麟970属于金融级安全的手机芯片,和银联IC卡/U盾拥有相同安全等级。

      

    综上分析,即将来袭的人工智能手机时代,手机通过“端+云”的安全防护,更能保障用户的保障隐私安全,能解决全社会日益突出的隐私安全问题。因此,搭载AI芯片麒麟970的华为Mate 10,值得期待!

    7年前 0条评论
  • 海洋的头像
    海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又到了新一轮变革的时候。

    继苹果、华为之后,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三星在昨天的Bixby中文版发布会上,也首次对外公布了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并宣布明年2月份将推出Galaxy AIUX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三星S8的Bixby与荣耀Magic方向一致,未来肯定会是所有厂商努力的方向。”Gfk通讯事业部研究总监金瑞兆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表示。

    荣耀Magic

    荣耀Magic于2016年底推出,它搭载了让人耳目一新的Magic Live智慧系统。它是基于人工智能为用户更好的处理日常问题为理念设计而成。它的智能之处体现在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便利,也就是俗话说的“想你所想”。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在各大手机厂商的发布会上我们就经常听到“AI引擎”、“AI美颜”、“AI人像”等,人工智能算法早已逐步加入到了手机常规的系统应用中。

    “摄像头大战、全面屏大战都是很低端的提法,现在,AI将会改变智能手机行业,智能手机将进入智慧手机时代。”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此前表示。

    AI手机标准不统一

    如同功能机向智能手机转变的那个时代一样,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走热,正在推动着下一代智能手机的到来,可能叫AI手机,也可能叫智慧手机。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AI手机?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今年另一个大热的词是“新零售”,但实际上各大电商平台的打法都不一样。AI手机也是如此,各大手机厂商的打法都不相同,主要分为两派:云智能和端智能。

    云智能指的是采集后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由云端进行计算后,再将决策发回前端设备执行。目前大多数智能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其实就算是云智能的一种应用体现。

    与云智能相对应的是端智能,又称端侧智能,指的是数据的采集、计算、决策都在前端设备进行。和云智能相比,端智能的优势在于稳定、时延小,同时能够保护用户隐私等,缺点就是存储计算力没有云智能强大。

    高通

    苹果公司已经把移动设备视为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个主要平台,这与芯片巨头高通的想法不谋而合。高通副总裁兼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本月也公开表示,智能手机将成为人工智能最大的平台。高通更关注的是终端侧的人工智能,而非云端,沈劲给出了3个理由:

    第一,我们有隐私方面的需求,不愿意把很私密的数据都传到云端;

    第二,要可靠性。如果数据不远万里传到云端,再下载到手机,或者在我们的空调、冰箱当中,这个过程当中万一有什么差错,就会形成一个不可靠的应用;

    第三,要实时。为什么手机到目前包括今后的一两年都是设备端的人工智能?因为实时的处理必须要通过本地化的人工智能才能够完成。

    在上周召开的2017凤凰网科技峰会上,vivo软件研发总经理周围透露,目前vivo正在和高通、MTK等公司定制2019年的人工智能平台,包括它们的计算能力以及芯片等设备。

    而三星方面,Bixby先行之后,其实也在布局人工智能处理器。三星在今年8月大手笔投资了中国初创公司深鉴科技,这家公司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网络压缩技术和神经网络硬件设计,包括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移动芯片。

    AI芯片+AI算法

    不难看出,人工智能手机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比拼的是计算能力和算法,即芯片级的比拼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比拼,要求的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有了量身定制的硬件,才能更好地去服务机器学习算法。芯片级的人工智能目前只有两家走在前面,那就是苹果和华为。

    A11 Bionic芯片

    苹果推出的是“神经网络引擎”(Neural Engine)的A11 Bionic(仿生学)芯片,在iPhone X的人脸识别上有很好的应用;华为则是“神经网络单元”(Neural Processing Unit,NPU)的麒麟970人工智能芯片。

    麒麟970具备独立的NPU芯片,相比四个Cortex-A73核心有大约25倍性能和50倍能效的优势,可以大幅提升手机在图像识别、语音交互、智能拍照等方面的能力,让手机“更懂你”。

    麒麟970

    除了此前推出的华为Mate 10系列,目前有消息指出荣耀新一代的旗舰产品荣耀V10也将搭载麒麟970这款芯片。荣耀手机官方微博前段时间发布了一条视频,写着:“Hi, I am AI”,致更懂你的未来。短短10秒的视频中未来科技感十足,星空、手机、宇宙、AI、机器人元素齐聚。

    再联系之前荣耀总裁赵明微博中,关于“爱”、“AI”的暗示,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在为即将推出的人工智能手机荣耀V10预热。进一步的曝光消息指出,这还是一款全面屏产品。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了此前的荣耀Magic的智能引擎打头阵,这一次加入麒麟970人工智能芯片的荣耀V10才更加值得期待。有AI芯片的手机才是真AI手机,AI芯片及算法代表了厂商的真正技术,拥有真正的自学习能力,将给用户带来更多更好体验。

    为什么这么说呢?NPU的加入到底对智能手机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新潮电子》在其日前刊登的一篇文章做了很浅显易懂的解释:

    “CPU就好比是数学系的老教授,能够解决各类复杂数学问题,但单纯去做求解数值的函数运算显然费时费力;这时候,NPU就好比是一个科学计算器,你不能用它来直接解题,但由它来专门应付题目中需要求解函数数值的部分,显然要得心应手。”

    也就是说,NPU的加入并不会明显提升CPU、GPU的性能,但它的出现,却能明显改变端侧的运算环境——而非简单的提升运算能力。

    正如在前文提到端智能对比云智能可以让大量识别性的学习操作不需要再过分依赖于云端,而是直接在本地即时高效的处理。硬件级AI能力在手机中的加入,如果开放给第三方应用开发者,还能够带来极大的想象和扩展空间。

    结语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略高于第二季度,但低于去年同期,同比下降约为1%。

    相比显得有些枯燥的数据,聚焦在市场发展趋势上,IDC中国研究经理金迪表示:”中国手机厂商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但在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发展,以及智能化移动生态的部署仍有很大欠缺。”

    他认为,今年智能手机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有所建树,但实际应用与服务提升并不显著。中国手机厂商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与精力,着力解决用户在移动生态中的痛点问题,结合生态伙伴的技术优势,开发应用服务,并且考虑AI手机的核心应用布局,以及结合AR行业应用,探索在2018年后逐渐落地发展的路径。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在移动终端市场已经是不可逆的大势所趋,已经布局端侧智能的厂商无疑抢得了先手优势。这两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开始洗牌,在智能手机转AI或者说智慧手机的这次变革中,势必又将洗掉一批掉队者。

    7年前 0条评论
客服
客服
关注订阅号
关注订阅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