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大学有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
-
人工智能专业最好的大学有清华、北大、南大、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中科院大学等。
人工智能专业是中国高校人才计划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
2年前 -
学人工智能去的学校有清华、北大、南大、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中科院大学等。
学人工智能专业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学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有:
1、算法工程师。进行人工智能相关前沿算法的研究,包括机器学习、知识应用、智能决策等技术的应用。以机器学习的过程为例,涉及到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算法设计、算法训练、算法验证、算法应用等步骤,所以算法是机器学习开发的重点。
2、程序开发工程师。一方面程序开发工程师需要完成算法实现,另一方面程序开发工程师需要完成项目的落地,需要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整合。
2年前 -
人工智能专业排名前10名的大学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2)、北京大学(排名第3)、清华大学(排名第4)、东南大学(排名第5)、北京邮电大学(排名第6)、复旦大学(排名第7)、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8)、南京大学(排名第9)、浙江大学(排名第10)。
1、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
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两电一邮”成员。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University)简称“西电”或“西军电”,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于教育部,为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2011计划、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是中国最早的2所国防工业重点军事院校、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生院之一,先后入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年前 -
学人工智能去的学校:
一、复旦大学
开设人工智能方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复旦大学的地理位置对于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很大,且本身大学的人工智能的实力也是在全国排得上号的,毕业生多数都是可以进入国企以及一些世界排名很高企业就业。
二、天津大学
开设人工智能方向专业: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天津大学的地理位置也很不错,相对来说在这几所大学中算是比较低调的存在了,但低调不代表没实力,天津大学本身也属于国内排名前列的985大学,报考天大的人工智能同样也很吃香。
三、吉林大学
开设人工智能方向专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吉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而学校的人工智能在业内的呼声也很高,在全国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了,虽然近几年有所下滑,被有些大学赶超,但业内认可度不错。
人工智能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有,科研机构(机器人研究所等),软硬件开发人员,高校讲师等,在国内的话就业前景是比较好的,国内产业升级,IT行业的转型工业和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以及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将来都是强烈的热点。
1、搜索方向:百度、谷歌、微软、yahoo等(包括智能搜索、语音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等都是未来的方向)
2、医学图像处理: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很多都会涉及到图像处理和成像,大型的公司有西门子、GE、飞利浦等。
3、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方向:前面说过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车牌识别;目前鉴于视频监控是一个热点问题,做跟踪和识别也不错。
4、还有一些图像处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的公司如威盛、松下、索尼、三星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复旦大学
百度百科-天津大学
百度百科-吉林大学
2年前 -
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排名为: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2)、北京大学(排名第3)、清华大学(排名第4)、东南大学(排名第5)、北京邮电大学(排名第6)、复旦大学(排名第7)、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8)、南京大学(排名第9)、浙江大学(排名第10)。
人工智能专业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人工智能专业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整体的专业性偏弱,而且由于内容很多,所以在本科期间一定要做好学习规划,要有一个自己的主攻方向,这样才能有一个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当前选择人工智能专业的同学来说,一定要重视编程语言的学习和机器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因为编程语言是打开计算机技术大门的钥匙,而机器学习则是打开人工智能大门的钥匙。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人工智能专业
2年前 -
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是非常有建树的学校: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除了严整的教学培养体系之外,本科同学有浓厚的科研氛围,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有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始进入实验室或相关科研机构(如MSRA),跟随导师从事科研工作。
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由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该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有些进入百度、摩根T、iBM等知名I公司工作,有些在毕马威,中石化等公司的管理岗位任职,还有部分毕业生进入国家部委科技部门。
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肥沃的土壤,其计算机学院下设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浙江大学就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所,首任所长就是国内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被人尊称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开拓者”的何志均,之后两任所长潘云鹤和吴朝晖都算得上是他的得意门生,他们也先后担任了浙江大学的校长。
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有数年的积累,计算机系俞凯教授团队的智能语音技术取得了多个国际评测冠军,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人工智能只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而已,建议在本科阶段打好基础,学好线性代数、数理逻辑、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程,才能真正走向人工智能的前沿。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年前 -
你想问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排名前十名的分别是哪些学校吗?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排名前十名由高到低的有:
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浙江大学。4、南京大学。5、上海交通大学。6、西安交通大学。7、天津大学。8、电子科技大学。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东南大学。2年前 -
按现在的科技这样发展下去,人工智能是有可能超越人类的。
1956年夏季,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上,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和探讨了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问题。
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此后,人工智能在发展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高潮和低潮阶段。
在1956年人工智能被提出后,研究者们就大胆地提出乐观的预言,达特茅斯会议的参与者之一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还做出了更具体的预测:10年内计算机将成为国际象棋冠军,并且机器将证明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
西蒙等人过于自信,其预言没有在预测的时间里实现,而且远远没有达到。这些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1971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詹姆士(James)按照英国政府的旨意,发表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综合报告,声称“人工智能研究就算不是骗局,也是庸人自扰”。
在这个报告的影响下,英国政府削减了人工智能的研究经费,解散了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人工智能的研究热情第一次被泼了冷水。
20世纪90年代,以日本第五代机器人研发失败和神经网络一直没有突破为代表,人工智能进入了第二个冬天。
直到21世纪初,深度学习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才使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新的春天。在阿尔法围棋等大量突破性成果涌现之后,人类对机器(AI)能否超越人类的问题又重新燃起了热情。狂热的情绪背后甚至产生了人工智能威胁论。
谷歌技术总监、《奇点临近》的作者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预言人工智能将超过人类智能。他在书中写道,“由于技术发展呈现指数级增长,机器能模拟大脑的新皮质。
到2029年,机器将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到2045年,人与机器将深度融合,那将标志着奇点时刻的到来。”除此以外,支持人工智能威胁论的代表人物还包括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CEO马斯克等。
2014年12月2日,霍金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制造能够独立思考的机器将威胁人类的生存。霍金说:“它自己就动起来了,还能以前所未有的超快速度重新设计自己。人类呢,要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根本没有竞争力,会被超越的。”
特斯拉CEO马斯克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比较极端,2014年8月,他在推特上推荐尼克·波斯特洛姆的著作《超级智能:路线图、危险性与应对策略》时写道:“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它的潜在危险超过核武器。”
2017年10月,日本著名风险投资人孙正义在世界移动大会2017上表示,他认为机器人将变得比人类更聪明,在大约30年的时间里,AI的智商将有望超过1万点。相比之下,人类的平均智商是100点,天才可能达到200点。
孙正义说:“奇点是人类大脑将被超越的时刻,这是个临界点和交叉点。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智能将超越人类大脑,这在21世纪肯定会发生。我想说的是,无须更多的辩论,也无须更多怀疑。”
在人工智能威胁论热度日益高涨的情况下,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对人工智能威胁论提出了反对意见。2014年4月,脸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杨立昆在接受《波普杂志》采访时发表了对人工智能威胁论的看法。
他认为人工智能的研究者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低估了制造智能机器的难度。人工智能的每一个新浪潮,都会经历这么一段从盲目乐观到不理智最后到沮丧的阶段。
杨立昆提出:很多人觉得人工智能的进展是个指数曲线,其实它是个S形曲线,S形曲线刚开始的时候跟指数曲线很像,但由于发展阻尼和摩擦因子的存在,S形曲线到一定程度会无限逼近而不是超越人类的智商曲线。
未来学家们却假设这些因子是不存在的。他们生来就愿意做出盲目的预测,尤其当他们特别渴望这个预测成真的时候,这可能是为了实现个人抱负。
3年前 -
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逐渐开始进入智能时代。人们利用计算机提前设定好程序,以便这些机器能更方便地工作,更有利于解放人类,让人类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这应该是所有人工智能机器被发明的根本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让人兴奋的,但霍金的三大预言却让人们开始慌了。
霍金在去世前,让人们小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他担心人工智能的飞快发展,可能会在未来有了自己的意识,并脱离人类的控制,反过来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危害。因为霍金的许多预言和说法都有一定的原理依据,还有一部分得到了一定的验证,所以人们认真思考了关于人工智能的研发和使用,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小心一点是好的,但如果担心人工智能会成为危害人类的存在,这就有点过于忧虑了。如今的科技确实发展极快,我们的生活基本离不开人工智能。街上随处可见的电子产品都是工作、生活中离不开的,这些电子产品经过不断地更新,其功能也就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完善。
其实,人工智能,说白了就是人们以其自身的意识来编制程序,让机器能更人性化地处理简单的工作,减轻人们的负担。而霍金担心的是,人工智能会越来越人性化。那它会不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自我的一个意识呢?人工智能会不会终有一天脱离人类的掌控?
说实话,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危害人类,其实就是把电脑数据与人脑机制相提并论了。这也太小看我们的人脑了。首先,人工智能的设定都是由人类通过计算机、数据等设定好的,如果没有人类既定的程序,机器也是没有办法自我运作的。所以,人工智能能脱离人类的控制,目前来看还是不大可能的。
此外,计算机虽然能帮助人类完成记忆、计算换算、交流等的工作,现在甚至还有家务小能手的智能机器,但它始终不如人脑。首先,是计算能力,虽然计算机能快速算出37亿万位左右的圆周率,但37亿万位就是计算机计算的极限了,人脑却还能继续计算下去。
其次,至今为止,科学上有计算出人脑的记忆容量究竟有多少吗?现在电脑的内存容量最多也就几百个G,而且电脑中储存的数据也只是简单储存而已。而人脑,其储存量是电脑储存量的无数倍不说,储存在人脑中的记忆并非简单的储存,它还可以有机地排列、组合等。这些操作是电脑不能独立完成的,都需要人为操作。
而且,操作智能机器运作的终究还是一串串的代码数据,只能按照既定程序来运作,哪怕是环境、情况有所变化,机器都无法即时作出应变的。相反,人脑所指挥的人体活动,还有人体中的无数个感应器都是能随环境、状况的变化来作出不同反应的。
所以说,不论如何,人工智能是超越不了人类的,也不可能脱离人类的控制。智能机器虽然有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却没有人脑的独立思维、随机应变等能力。因此,担心人工智能会危害人类实在是没有必要。
4年前 -
人工智能产物在某些方面会超越人类智能,但是在一些需要创意,情感,社交的领域是远远不够的,有人担心未来机器人过于强大会统治人类,这个设想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现在的机器人已经具有初步学习的能力,如果具有自我意识的话,想想挺可怕的。7年前
-
现在不会,人工智能处在人类开发初期,后期如果智能机器人具有人类的感知,和学习思维提高的完全智能,不排除会超越人类自己。7年前
-
理论上说,人工智能不会超越人类智能。
源于 灵魂一说。
机器会有自我意识么?机器会有感受吗?
我认为不会。7年前 -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外就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辩论。既有认为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人的工具的延长而不可能取代人的大脑的工具论,他们认为:人工智能诞生的初衷是作为人类工具的延长,其作用从其诞生的那一天就已经定性,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人类智能的附庸和补充,而不可能对人类智能构成挑战,更不可能取代人类智能;也有认为人工智能一定会战胜人类智能的观点,他们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类比推断,对比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相对发展的速度和加速度,认为人类智能虽然在短时期内还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从人工智能近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和加速度来对比人类智能对等时间发展来看,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智能绝对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时间进入21世纪,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这个以往总给人以冷冰冰机器的形象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人机交互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计算机由于需要的缘故被人类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因素。伴随着人类把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个学科,对这些学科的认知也进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促使大量的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例如:“人机大战”中计算机轻松的获胜、人类基因组排序工作的基本完成、克隆人理论实质性的突破、人类大脑结构性解密和单纯器官性克隆的成功实现等等。而且随着计算机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工具的能力不断发展,伴随着不断有新理论的涌现,大量的已经似乎应当盖棺定论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类必须从全新的角度对它们一一进行分析和审视。由于近几年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对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的关系也有了进行再次讨论分析的必要。 本文通过综合最新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理论和成果对以往的工具论和纯进化论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再次去分析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并尝试着给出新的结论:人类对人脑的功能会不断地进行认识,从而人工智能会不断的迫近人类智能。但从动态分析上,即人类智能也在不断的进化和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能主体客体化的产物,其作用和功能受到人类智能的制约所以要低于人类智能。8年前
-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并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面对美好的梦想,却也有不少人担心,类似“终结者”的机器人杀手会变成现实。物理学家霍金和比尔·盖茨就一再公开表示,人工智能或将威胁人类生存。近日,霍金和特斯拉电动汽车总裁马斯克联合12000名企业家、名流,签署公开信,再一次提醒人们关注人工智能的潜在威胁。
如此“可怕”的提醒和预言,恐怕也阻挡不了机器人时代的终将到来。只不过,人类发展的人工智能是否真的会成为人类的“终结者”,无疑令人深思。9年前 -
一些人把人工智能看作是一种威胁,对人工智能有着深深的恐惧。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恐惧来指导我们,绝非明智之举。
9年前 -
不会,因为人工智能再牛,也要人类控制好。虽然看过很多电影大片,都是人工智能比人类厉害(这也是目前很多人担心的问题),然而最终都是人类利用各种办法获胜。
比方说,有客云是智能客服,它再厉害也终究是要人来开发和使用,如果人工智能可以超越人类智能,那就不会有人工智能这种东西了9年前 -
当然不能,任何一个精密的物体都必须有一个更精密的母体才能被制造出来。人工智能,顾名思义,乃人所工,自然不可能超越人类!除非出自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比如造人的“上帝”,但那已经不是人工。12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