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产账面价值?资产总值是什么意思?
-
帐面价值的意思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帐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帐面价值是会计核算中帐面记载的资产价值。这种估价方法不考虑现时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不考虑资产的收益状况,因而是一种静态的估价标准。帐面价值取数方便,但是其缺点是只考虑了各种资产在入帐时的价值而脱离现实的市场价值。
资产的帐面价值通常是该项资产的成本减去累计折旧或其它资产减损后的金额,很多情况下与其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很大差别,而后者是资产真实价值更准确的度量,所以当公司出售资产时,定价往往不是其帐面价值,而是根据市场价值或经济价值重新评估后形成的价格。若售价高于帐面价值,会给公司带来盈利,低于帐面价值时就会出现亏损。
不同资产数值的计算:
1、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是指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减去备抵项目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是指应收账款的实际余额,不扣除备抵科目。
账面余额=账面原价。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的坏账准备。2、固定资产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2年前 -
企业的账面价值,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企业全部资产(扣除折旧、损耗和摊销)与企业全部负债之间的差额,与账面资产、净值和股东权益是同义的。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借方-折旧类抵扣账户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为例: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折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账面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税基础
2年前 -
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对无形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累积摊销;
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积摊销。
其他资产:(成本计量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同)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注:对于企业的其他资产,只涉及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的概念。账面价值都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等备抵类科目后的金额;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金融资产分为以下几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就是购入金融资产市场价格,不包括交易费用和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不提减值准备。
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对无形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累积摊销;
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积摊销。
其他资产:(成本计量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同)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注:对于企业的其他资产,只涉及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的概念。账面价值都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等备抵类科目后的金额;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指的是应账收账款总账科目的余额
2年前 -
账面价值是:
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为账面价值。
资产的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资产的账面净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摊销等项目后的净额,但不扣除减值准备金额。
账面价值如何计算?
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股份公司来讲: 账面价值又称股票净值
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即:固定资产净额)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即“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净额”。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年前 -
资产总额是一家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那一项的总计,也就是该企业控制或者拥有的全部资产之和。资产定义为企业在过去的经营交易活动中由企业所控制的资源,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都计算在内。资金总额的数值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
拓展资料:
1、总资产分类如下:、总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和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一般可以认为会计主体的资产总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核算口径与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相同。我国资产负债会计中的“资产”是指经济资产。所谓经济资产,是指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有效使用、持有或处置,能够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资产部分。
2、总资产的计算公式如下,按照资产负债表左栏的总额,即总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其他资产。资产总额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和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项目.一般可以认为会计主体的资产总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
3、我们还要注意净额,净资产总额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净资产(总所有者权益)=总资产-总负债。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是指计算对象在一定时期内总资产的期初金额和期末金额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年度“平均总资产”=(年初总资产+年末总资产)÷2。
4、总资产和净资产最大的区别是总资产包括负债。 具体而言,总资产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和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净资产是指总资产减去 负债,即所有者的权利。 净资产主要由企业成立之初投入的资本构成,包括溢价部分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创造和捐赠的资产。3年前 -
5年前
-
账面价值、账面净值与账面余额的区别
(一)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二)对无形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摊销;
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
(三)其他资产: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余额=账面原价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四条规定,企业承包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计税基础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税所得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未来不需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例如,各项资产如发生减值提取的减值准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相关的减值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一般不能税前抵扣,只有在资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产生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假定某企业期末持有一批存货,成本为1000 万元,按照存货准则规定,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800万元,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由于税法规定资产的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该批存货的计税基础仍为1000 万元,其账面价值为800 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200 万元即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又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满足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成本;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一般可于发生当期税前扣除,由此产生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税所得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即未来不可以扣税的负债价值。一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会计上对于预计负债,按照最佳估计数确认,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形成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6年前 -
资产总额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 一般可以认为,某一会计主体的总资产金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与联合国SNA中的核算口径相同,我国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指经济资产。所谓经济资产,是指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界定,其所有者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对它们的有效使用、持有或者处置,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那部分资产。
(1)流动资产 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合计。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固定资产 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所占用的资金合计。
(3)无形资产 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
(4) 简单的说:资产净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7年前 -
资产总额一般是指一个企业在某一个时点上的资产总额,包括所有资产,如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表现为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的期末余额;
资本总额一股指企业注册的全部资本金,投资人可为国家,个人,外商等,一般表现为实收资本。7年前 -
简单来说:
在财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资本总额
资产总额由企业账面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组成。
资本总额是企业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是由投资总额和累计的资本收益组成的。具体来说:
1、资本金总额是指企业各种投资主体注册的全部资本金。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
2、资产总额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 一般可以认为,某一会计主体的总资产金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与联合国SNA中的核算口径相同,我国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指经济资产。所谓经济资产,是指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界定,其所有者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对它们的有效使用、持有或者处置,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那部分资产。7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