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总额怎么算?资产证券化率怎么计算?
-
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其他资产。
资产总额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
金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与联合国SNA中的核算口径相同,我国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指经济资产。所谓经济资产,是指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界定,其所有者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对它们的有效使用、持有或者处置,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那部分资产。
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的区别
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的最大区别在于资产总额里面是包含了负债的。具体的来说资产总额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
而净资产是指资产总额减去负债的部分,也就是所有者权利,净资产主要由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以及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和接受捐赠的资产两部分组成。
2年前 -
企业所得税资产总额计算公式:
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总额全年平均数=[期初数/2+1月期末数+2月期末数+3月期末数…..+12月期末数/2]/12个月
资产总额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
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其他资产。2年前 -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的计算公式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净资产总额÷期初净资产总额×100%,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是企业考核期末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所有者权益和考核期初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什么意思?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利润和效益,通过经营利润增加企业净资产,并保持和增加国有资产的价值。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具体理解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的计算公式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净资产总额÷期初净资产总额×100%。如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0%,表明国有资本保值;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代表国有资本增值;如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小于100%,表示国有资本减值。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1、在考核期内因国家专项拨款及各项建设基金增加的资本公积金;
2、考核期内因国家对企业的各种投资增加的资本金;
3、考核期内企业由于国家对其实行先征收后返还办法增加的资本金或资本公积金;
4、在考核期内企业按国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增加或减少的所有者权益;
5、在考核期内企业按国家规定进行资产重估、评估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金;
6、在考核期内企业接受捐赠增加的资本公积金;
7、在考核期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其他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因素。
四、国有资产如何保值增值?
1、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可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规范管理;
2、完善会计操作规则和监督制度,明确会计委派职责,且委派会计要严格执行会计法规与制度,及时、全面和准确组织会计核算;
3、理顺产权关系,明确产权责任,按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与委托营运的原则,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4、国有资产证券化模式运作,国有资产证券化是对国有资产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可以在不增加国有企业负债或资产的前提下实现融资计划,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强化国家对中介市场的监管,对国有资产实现准确评估,政府加强国有资产评估工作,遵循未来收益原则、贡献原则、市场原则、替代原则以及外在性原则。
法律依据
关于印发《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办法》的通知
第七条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了企业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 (年末国家所有者权益÷年初国家所有者权益)× 100%
第八条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的分析指标为资本积累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不良资产比率。分析指标主要对企业资本运营水平和质量,以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验证。其中:
资本积累率 =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 益)× 100%
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100%
总资产报酬率 =[ (利润总额 + 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 × 100%
不良资产比率 = (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 100%2年前 -
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其他资产。
资产总额是指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公司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资产总额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这些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
资产总额就是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净额,即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净资产总额就是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1、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有:
(1)净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偿债安全性,它的倒数即为负债比率。净资产比率的高低与企业资金实力成正比,但该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该指标一般应在50%左右,但对于一些特大型企业而言,该指标的参照标准应有所降低。
(2)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一般该指标应超过75%为好。该指标对于工业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3)资本化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股东股益)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需要偿还的及有息长期负债占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因而该指标不宜过高,一般应在20%以下。
2、反映企业偿还债务安全性及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该指标应保持在2:1的水平。过高的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的一种信息,它有可能是:
(1)企业某些环节的管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企业在应收账款或存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2)企业可能因经营意识较为保守而不愿扩大负债经营的规模;
(3)股份制企业在以发行股票、增资配股或举借长期借款、债券等方式筹得的资金后尚未充分投入营运;等等。
但就总体而言,过高的流动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该比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偿债的安全性较弱。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摊费用)/流动负债
由于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包含了一部分变现能力(流动性)很弱的存货及待摊或预付费用,为了进一步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人们都用这个比率来予以测试。
因此该比率又称为“酸性试验”。在通常情况下,该比率应以1:1为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比率(包括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还须根据行业特点来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3、反映股东对企业净资产所拥有的权益的指标主要有: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股本总额×股票面额)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2年前 -
违约损失率LGD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即损失的严重程度。从贷款回收的角度看,LGD决定了贷款回收的程度,因为,LGD=1-回收率。
构成一个完整风险概念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损失的可能性和一旦损失发生后的损失规模,即损失的严重程度。因此,LGD是除违约概率PD以外反映信用风险水平的另外一个重要参数,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反映信用风险水平。显然,PD既定的情况下,LGD越高,信用风险越大。预期损失率(Expected Loss, EL)是反映信用风险的一个指标,它是LGD和PD的乘积:
EL=LGD*PD
这是相对数形态的预期损失。绝对数形式的预期损失可以表示为:
EL=LGD*PD*EAD
6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