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损失可以税前扣除吗?负债为什么是资产?
-
不可以在税前扣除。
坏账损失可以税前扣除,但是在实际发生时才能扣除,会计上计提的坏账准备在计算所得税时应该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这是会计和税务对坏账处理的暂时性差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第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属于不能税前扣除的准备金。
扩展资料:
税前扣除项目主要包括:
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实际发生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税金:指销售税金及附加
(1)六税一费:已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出口关税及教育费附加;
(2)增值税为价外税,不包含在计税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时不得扣除。
(3)企业缴纳的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已经计入管理费中扣除的,不再作为销售税金单独扣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税前扣除 2年前 -
1、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对应的科目一般是”资产减值准备”或”坏账准备”.并且按《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几种资产的减值还不能转回。
2、而对于应收款项属于《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规范,资产减值可以转回.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规定减值损失必须转入”营业外支出”,相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在最终处置时是要转入”投资收益”的.所以,坏账损失金额按新准则是没有必要转入”营业外支出”的。
3、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入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作为存款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2年前 -
是的,所有计提的减值准备税法都是不认可的,税法规定是在实际发生资产损失时,经申报可以税前扣除,所以会计上计提的减值准备是不可以税前扣除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属于不能税前扣除的准备金。2年前 - 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是不得在税前扣除的,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资产,但符合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应当在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一、资产减值损失税前扣除的税收政策:
1、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对应的科目一般是”资产减值准备”或”坏账准备”.并且按《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几种资产的减值还不能转回。
2、而对于应收款项属于《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规范,资产减值可以转回.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规定减值损失必须转入”营业外支出”,相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在最终处置时是要转入”投资收益”的.所以,坏账损失金额按新准则是没有必要转入”营业外支出”的。
3、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入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作为存款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是什么:
1、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资产,但符合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
2、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3、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第七条 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
第八条 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其中,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过程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税务机关应当要求其改正,企业拒绝改正的,税务机关有权不予受理。2年前 - 一、正文回答
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属于不能税前扣除的准备金,实际发生时才可以税前扣除,计提的不可以。
二、分析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准备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三、资产减值准备怎么进行纳税调整?
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予以转回,企业因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2年前 - 负债是资产。
资产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资产是资金的占用,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资金的来源,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一定相等的。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它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其中,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在法律意义上需要强制执行。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贷入款项形成借款,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当交纳的税款等,均属于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予以偿还。
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也使有关各方形成了企业将履行义务解脱责任的合理预期,某企业多年来制定有一项销售政策,对于售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售后保修服务,预期将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服务就属于推定义务,应当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实务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
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3年前 -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企业有所有权或支配权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能以货币准确计量的资源。
比如它包括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和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也就是说企业在某天是要还的。
负债包括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拓展资料
资产和负债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各种形态的资产是资金的运用,负债就是资金的来源。比如说,我去银行借了5000元,这是我的负债,我欠了银行的总有一天要还。然后我用这5000去买了一台设备,它可以给我带来利益,是我的资产。
在广义的资本结构含义下,负债权益比率(Capitalization ratio)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之间的比值,又称为产权比率。
在狭义的资本结构含义下,负债权益比率(Capitalization ratio)是指企业的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之间的比值。
概念
负债权益比率用于评估有关证券持有人的相关风险和杠杆率。负债权益总额,反映被审单位财务结构的强弱,以及债权人的资本受到所有者权益的保障程度。负债权益比率高,说明被审单位总资本中负债资本高,因而对负债资本的保障程度较弱;负债权益比率低,则说明被审单位本身的财务实力较强,因而对负债资本的保障程度较高。
负债权益比率=负债总额(长期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负债权益总额,反映被审单位财务结构的强弱,以及债权人的资本受到所有者权益的保障程度。负债权益比率高,说明被审单位总资本中负债资本高,因而对负债资本的保障程度较弱;负债权益比率低,则说明被审单位本身的财务实力较强,因而对负债资本的保障程度较高。3年前 -
不能说负债就是资产,负债只是以资产的形式留在企业。
负债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比如你借了50万,那么这50万以“资产”的形式存在银行存款,但是在一定期限后需要还款,实际上是负债。
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凡是企业都有负债,这个负债可能是购进原材料的未付款项,也可能是跟银行借款或者发行的债券等,这些都属于负债类科目。 这些负债的钱或者物伱都在使用,等同于伱的资产在用,无法完全从资产中剔除。
扩展资料: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负债
5年前 -
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凡是企业都有负债,这个负债可能是购进原材料的未付款项,也可能是跟银行借款或者发行的债券等,这些都属于负债类科目。
这些负债的钱或者物伱都在使用,等同于伱的资产在用,无法完全从资产中剔除。
也可以说,伱的总资产是50万,但伱的净资产只有20万。
净资产就是说完全属于伱支配的,净资产=总资产-负债(或者费用)
总资产是指某一经济实体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全部资产。
这些负债虽然是伱欠别人的要还的,但是它目前受伱控制并且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属于资产。
希望伱能明白莪的解释哈。11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