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万能财务自由么?怎么实现财务自由?
-
一、什么是财富自由
财富自由,就是被动收入>日常开销。
被动收入,指的就是不通过自己花费劳动时间而获得的收入,俗称睡后收入,睡着大觉也能把钱给挣了,想想就让人心动。比如说,银行存款的利息、余额宝的收益、房屋出租费等。
日常开销,这个好理解,一般就是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项开销。
二、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单纯从财富自由的定义上,实现财富自由其实很简单,不外乎两种途径:
1.增加被动收入。
2.减少日常开销。
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人们通常情况下对第一种途径更感兴趣,毕竟没有人愿意通过降低生活质量来实现所谓的“财富自由”。而且国家目前在倡导经济双循环,促进消费,促进就业,从国家层面也不希望打工人们减少日常开销,毕竟这是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之一,不然人人都无欲无求怎么实现GDP早日超过美帝呢?
日本年轻人近些年开始流行的“极简主义”就是通过第二种途径实现的财富自由,这是一种断舍离、消费降级的生活方式,这是在日本连续多年经济不景气、负利率、内卷化大背景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在这里不深入讨论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后面有时间可以专门讲一讲。
美国人民相比之下花钱更加大手大脚,月光族比比皆是。究其原因,虽然美国经济状况比日本好不了多少,但是美国的货币霸权是日本比不了的,利用美元潮汐来回收割世界,自己一闹经济危机拉着全世界一起扛,真心不是人干的事。
扯远了,咱们还是继续说财富自由的事,要想实现财富自由可以遵守如下几个原则:
1.找准方向,加杠杆。
要想实现财富自由首先要抛弃小农思维,想要实现财富自由靠自己一点点的劳动积累是很困难的。很多人一辈子攒钱都存银行,舍不得花,到头来还是被通货膨胀一点点把自己的积蓄都蚕食掉了,被割了韭菜还不知道。
反观绝大部分靠自己实现财富自由的人,都是靠加杠杆来实现的。加杠杆的方式有很多种:贷款买房、股票配资、初创企业融资、资本家购买打工人的劳动时间,以及最近蚂蚁金服的借贷模式,都是加杠杆。
加杠杆可以,但前提是一定要找准方向,不然就是赌博。杠杆就是一个乘号,不管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成倍放大。只有能产生正现金流或者使资产升值的杠杆才是好杠杆。
2.利用复利的力量。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指数增长其实是很恐怖的:
复利最难的是持之以恒。就像绝大部分股民都喜欢短线操作,来回上蹿下跳,到头来反而不如一年都操作不了几次的人。再比如巴菲特,年化收益率19.1%,跟很多大V动不动年化100%+比起来真得很不起眼,但是依靠五十多年的复利积累,资产增长了6000多倍,现在已经是“股神”巴菲特。
3.警惕消费主义。
目前,不仅是阿里,腾讯、京东、滴滴还有爆雷的蛋壳公寓等等,只要是有途径的公司都在变着法鼓励用户提前消费、借贷消费,从中赚取加杠杆后的利息,利益自己拿,风险国家和用户担。
消费主义正在慢慢侵蚀现在的年轻人,个人负债率越来越高,还款利息一点点侵蚀现金流,个人财务状况只会越来越差,何谈财务自由。
4.做好止损。
股票要及时止损,人生也要学会及时止损,不要为了沉没成本而付出更多代价。比如前段时间的“河山硕”,在看完他的人生经历后也不由得佩服他前妻,及时强力止损,和这种可悲的人及时切割,不然现在就已经被这个可悲的人彻底毁掉了一生。
5.给自己加个保险。
现在朋友圈各种卖保险的,刷屏到让人忍不住把他们拉黑。
不过人生确实需要一个保险,面对种种不测风云才会笑到最后。之前有一次玩现金流游戏,抱着侥幸心理没有买重疾险,结果得了一场大病,然后简直就是一蹶不振,当然这次游戏也输掉了。那次游戏之后我触动很大,果断给自己和家人买了重疾险,为自己加了一个保障,也为早日实现财富自由加一个保障。
三、具体如何理财
我想按照人们出卖劳动时间的三种方式来谈一谈:
1.一次性出卖劳动时间。
这个很好理解,各位打工人的工作时间都是属于一次性出卖的劳动时间。
在这种方式下,当然也可以广义的理财——提高自己的单位时间收益。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单位时间收益?对于个人,同样的出卖劳动时间,比较优势越大,工作内容附加值越高,时间越值钱,收益也就越高。所以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劳动的技术含量都是可以有效提高单位劳动时间收益的。同样的,在找工作时选对行业也会带来更高的劳动收益:或者是风口行业,根据供需关系,人才需求量大,市场还是增量市场;或者是垄断行业,行业利润率高,没有内卷化。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工资边际递减,这个是一个普遍的经济规律,就是工资并不是与工作量成线型比例的,工作量变为2倍,工资可能也就1.2倍,所以各位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可以适当减少加班时间来做点更有收益的事情。
2.重复出卖劳动时间。
这个属于广义的加杠杆,自己出卖一份劳动时间,但是可以收获数倍于劳动时间的收益。比如:歌手的版权费、作家的版面费、科学家的专利费等等,只要有人听歌、买书、使用专利就会产生收益。这比一次性出卖劳动时间更容易实现财富自由。
现在流行的互联网思维也是这种,只要有流量就可以变现,流量越多出卖劳动时间的次数就越多,不然各种明星也就不会买那么多僵尸粉了。各位打工人有时间可以思考一下,如何重复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比如做个公众号,成个UP主等等。
3.购买他人劳动时间。
这个说白了就是资本家榨取打工人剩余劳动价值(马克思老爷子的理论永不过时),也是一种杠杆。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肯定做不了资本家,但是也通过一种方式来参与资本家的运作,那就是购买企业的股票,瞬间变成微股东,也可以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今年热搜上看到A股今年人均盈利10W,虽然是人均但是也说明了股市的整体增长性是可以的,目前经济环境整体处于量化宽松下,市场上资金越来越多,然而房住不炒限制了资金流向房市,资金流向股市也是一种必然。
2年前 -
“短期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但是大多数普通人很快就会回到原状的。据统计85%的彩票大奖获得者5年后生活就回到原状了,甚至妻离子散,比以前更惨的。因为这些人缺少掌握财富的能力。一方面他们大肆挥霍获得的奖金;一方面他们用奖金买P2P,买信托,买股票都投资失败。钱很快就没有了!当然如果他们老老实实的过日子,老老实实的买基金.即使基金每年只有15%的年化收益率,他们的一千万每年也有150万的收益,也差不多也财务自由了。当然基金一定要挑选好,且坚持长期投资。”
一、如果一千万放在银行吃利息,可以实现财务自由吗?如果按普通利率算,平均下来一个月1.6w左右,一个人的话基本可以财务自由了,当然还要看你过的程度了,基本上吃穿住行够了,如果买理财你就乘以2来算吧,基本上可以想买啥就买啥。生活成本因人而异,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平常生活财务是自由的,但是你要是烧包消费就财富自由不了。
二、财富自由不能以单纯的资产来衡量。虽然自由与财富有直接关系,但是你的财富能不能满足你的自由。那还是先看你对自由的要求。1990年,国内很多人都曾以”万元大户”为奋斗目标。这些当时的“大户们”把几万块钱存银行里,每个月吃利息也过得很滋润。你可能有中一千万的幸运,但是要看有没有管理一千万的能力,放银行的钱会贬值,比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如今的互联网根据国家政策发展建议做些低碳环保的产品,比如使用微信种植树收益高达百分之4.1,查找”木云林,种植也就是说一颗98的树每天带来的收益在4.1左右十棵就是41根据收益率计算累计下来也是一笔收入。3年前 -
财务自由是指人们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而工作的状态。
简单地说,一个人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称之为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跟是否年轻或有多少钱无关。如果能从本职工作以外的途径得到足够支撑你日常开销的被动收入,你就已经财务自由了。
可能达成财务自由的被动收入来源主要有:
出租物业的租金股息或基金分红、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借钱给别人的利息、图书或音乐创作的版税、专利费等收入、来自博客或网站的广告收入、前任配偶赔偿的每月生活费,子女抚养费或儿童信托基金退休养老金等等……
所以,努力开拓被动收入的来源,就会慢慢实现财务自由。
3年前 -
1,000万能不能财务自由,我认为1,000万对于某些人来说可以财务自由,但是对于另外一群人来说,可能财务也不一定自由,因为1,000万并不是那么好花的。4年前
-
实现财务自由的途径:
1、创造资产。财务自由跟你是否年轻或有多少钱无关。如果你能从本职工作以外的途径赚到足够你日常开销的钱,你就已经财务自由了。
2、保持财产性收入的净现金流入。有的人可能拥有不少不动产(房产),但每个月收入的租金还不够支付银行的贷款,此时的现金流是负数。像这样的资产,只能算是一项“净负债”,而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资产”。
3、增加被动收入。例如,某人月薪是3万元,没有其他收入,为了生活,他不能失去这份工作。如果他有些储蓄和投资(被动收入),如果这些被动收入每月3万元,那么他就可以有不工作的自由,获得了财务上的自由。
4、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有钱不一定能使人获得自由,但没钱一定不自由。要想实现财务自由,首先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4年前 -
这个与你所在的城市的生活水平,以及你自己的心理预期有关,也就是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自由,才是“自由”。
对于买菜阿姨来说,买菜想买什么菜就买什么菜,这是自由;
对于小白领来说,想买什么化妆品就买什么化妆品,这是自由;
对于企业家,也许想买一栋楼就买一栋楼才是自由······
自由是一种状态,很难用一个特定的目标去界定。前段时间有新闻说年薪2亿才能财务自由,个人觉得,如果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收入再高,也不会实现真正的自由。也许我们要的并不是真正的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样的所谓的财务自由,关键还是对待事物的心。7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