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取代律师吗?去哪里学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已经渐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这也意味着未来将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不少感兴趣的同学都纷纷表示想要学习人工智能,那么有没有大学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哪些大学可以学人工智能专业呢?一起和小编来看看吧。
哪些大学可以学人工智能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每年都有十余位本科同学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不过相信仅仅是清华大学的名声已经足以说服不少优秀的学子报考了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由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专业涉及机器人技术,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微机电系统(MEMS),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新一代的人机系统技术等。北京大学的实力没什么好说的了,相信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资源了。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涉猎已久,计算机系俞凯教授团队的智能语音技术取得了多个国际评测冠军,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他所创立的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被苏州市确认为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同时,交大在智能媒体、图像分析、脑机交互、机器人、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还有一批一流团队及成果,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除了以上的三所学校外,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等实力最强。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另外,还有三所录取分数不高但同样很有实力的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和湖南大学。想要报考人工智能专业的同学们在报考志愿的时候不妨多多关注一下。更多推荐:
高考违规会怎么样 高考违规取消学籍
高考改革了吗 高考改革有什么影响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高考志愿能填几个2年前 -
人工智能专业最好的大学有清华、北大、南大、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中科院大学等。
人工智能专业是中国高校人才计划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
2年前 -
学人工智能去的学校有清华、北大、南大、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中科院大学等。
学人工智能专业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学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有:
1、算法工程师。进行人工智能相关前沿算法的研究,包括机器学习、知识应用、智能决策等技术的应用。以机器学习的过程为例,涉及到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算法设计、算法训练、算法验证、算法应用等步骤,所以算法是机器学习开发的重点。
2、程序开发工程师。一方面程序开发工程师需要完成算法实现,另一方面程序开发工程师需要完成项目的落地,需要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整合。
2年前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大学有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是中国高校人才计划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
培养目标: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2年前 -
学人工智能去的学校:
一、复旦大学
开设人工智能方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复旦大学的地理位置对于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很大,且本身大学的人工智能的实力也是在全国排得上号的,毕业生多数都是可以进入国企以及一些世界排名很高企业就业。
二、天津大学
开设人工智能方向专业: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天津大学的地理位置也很不错,相对来说在这几所大学中算是比较低调的存在了,但低调不代表没实力,天津大学本身也属于国内排名前列的985大学,报考天大的人工智能同样也很吃香。
三、吉林大学
开设人工智能方向专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吉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而学校的人工智能在业内的呼声也很高,在全国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了,虽然近几年有所下滑,被有些大学赶超,但业内认可度不错。
人工智能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有,科研机构(机器人研究所等),软硬件开发人员,高校讲师等,在国内的话就业前景是比较好的,国内产业升级,IT行业的转型工业和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以及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将来都是强烈的热点。
1、搜索方向:百度、谷歌、微软、yahoo等(包括智能搜索、语音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等都是未来的方向)
2、医学图像处理: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很多都会涉及到图像处理和成像,大型的公司有西门子、GE、飞利浦等。
3、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方向:前面说过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车牌识别;目前鉴于视频监控是一个热点问题,做跟踪和识别也不错。
4、还有一些图像处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的公司如威盛、松下、索尼、三星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复旦大学
百度百科-天津大学
百度百科-吉林大学
2年前 -
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是非常有建树的学校: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除了严整的教学培养体系之外,本科同学有浓厚的科研氛围,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有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始进入实验室或相关科研机构(如MSRA),跟随导师从事科研工作。
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由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该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有些进入百度、摩根T、iBM等知名I公司工作,有些在毕马威,中石化等公司的管理岗位任职,还有部分毕业生进入国家部委科技部门。
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肥沃的土壤,其计算机学院下设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浙江大学就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所,首任所长就是国内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被人尊称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开拓者”的何志均,之后两任所长潘云鹤和吴朝晖都算得上是他的得意门生,他们也先后担任了浙江大学的校长。
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有数年的积累,计算机系俞凯教授团队的智能语音技术取得了多个国际评测冠军,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人工智能只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而已,建议在本科阶段打好基础,学好线性代数、数理逻辑、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程,才能真正走向人工智能的前沿。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年前 -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除了严整的教学培养体系之外,本科同学有浓厚的科研氛围,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有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始进入实验室或相关科研机构(如MSRA),跟随导师从事科研工作。
取得的成绩也是不容小觑的:每年都有十余位本科同学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由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
专业涉及机器人技术,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微机电系统(MEMS),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新一代的人-机系统技术等。
人工智能领域,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并且未来的前景相信是可期的,现阶段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内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都会涉及到这个领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清华大学,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3年前 -
1、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的自动化研究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实力非常强大。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这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较早的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 该学院就是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牵头新成立的。
2、清华大学
2018年6月28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李兆基科技大楼揭牌成立。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出任首任院长。清华大学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称得上是国内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3、北京大学
北大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下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由北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
4、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下设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之一。在1978年就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1982年创建了人工智能研究室(1987年升级为研究所)。校长吴朝晖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都是目前学校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到现在,人工智能进入大数据阶段,浙大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已经建立了相当大的优势。
5、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的可谓王牌工科院校,在全国工科高校实力排行榜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清华,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哈工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列全国第4名,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并进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
3年前 -
而在我看来,律师并不能完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就比如说涉及谈判、头脑风暴等非线性思考工作,就一定要用到律师。机器擅长的是标准化工作,而律师的工作极具个性化,它是很难标准化的。律师的工作主要是与人打交道,涉及沟通、谈判、判断等方面事务,律师必须以创造性的法律思维来面对这个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情势,考虑多种因素,从多个角度进行权衡,来寻找适当的法律路径,以帮助委托人解决问题。这个思考的过程较为复杂,人工智能还难以胜任。因此,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律师。
一个人的阅历、经验以及思维逻辑是现在机器不能代替的,即使大数据完善了,人工智能充其量是做我们的助理,帮助查询、分析、检索等相关工作的进行。至于可能替代律师还是太遥远了。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真正困难的工作可能在于大量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并不存在标准答案,对于法律问题的解答需要在利益、人情、机会等各方面权衡,需要具有真正理解现实社会的能力,这对经验丰富的律师来说都未必是简单的工作,更何况是机器呢?有些案件尽管相似,但处理的方法却不同,它们并不是严格地按照法律条文去执行的,而是适当地赋予法律以人的温度。人工智能当然做不到这一点。并且,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基于已有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它很难对新问题、新情况做出创造性的判断。在各种法律案件中,除了可计算的逻辑和可以归纳的经验,毅力、信念、想象力和表现力等,都可能成为影响案件结果的因素。这些因素只有人类律师才具备,而人工智能的律师始终只有冷冰冰的计算和归纳。
一个好的律师应该懂心理学,因为它可以帮助律师与当事人沟通并且平衡与案件相关人员的关系。律师要听懂当事人语言背后的意思,这“语言背后的意思”就是指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心理倾向。并且律师还要很好地平衡其与委托人、委托人的相关人员、法官、对方当事人及其律师的情感关系与利益关系。总之,律师与人打交道,离不开对人的观察,以及对人性的理解与把握。而人工智能在理解人的表情、语言的隐含意上仍有待提高,那就更不用说理解与把握人性了。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替代律师,但人工智能在风险管理、流程管控、提供可替代性法律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法律服务行业应拥抱互联网,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的需求。律师还要发挥人工智能在资源整合和集约化发展中的作用,用人工智能解决单调重复劳动、替代性法律服务,将自己的精力用于提供高品质法律服务中。展开快讯
登录
首页
专栏
问答
沙龙
快讯
团队主页
开发者手册
智能钛AI
腾讯云大学
TVP
返回腾讯云官网
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律师
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律师高三25班陈思诗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以席卷之势冲击着各个行业,传统的法律服务行业也不例外。
早在2011年,美国的一家科技公司就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软件,为客户提供法律分析服务,仅用数天时间就分析了百万卷宗。2016年5月,世界首位人工智能律师ROSS入职美国律所,协助处理企业破产相关事务,更是引发广泛关注。
在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十分迅猛。2016年10月,无讼发布国内首个法律人工智能“法小狗”,实现智能案情分析和律师推荐。在此之后,又有多个法律人工智能项目的出现,应用于智能问答、法官智能辅助等多个领域。除此之外,法律人工智能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继2017年年底无讼宣布与中科院软件研究所联合成立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后,2018年1月,北京大学宣布成立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旨在建立国际和国内一流的法律与人工智能产学研究一体化基地,为法律与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这一切都让“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律师”成为一个愈加显著的担忧。在诸多未来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职业名单中,律师往往赫然在列,被称作是未来可能会被裁员的“高危”职业。那么,律师这个职业真的会很快被人工智能替代吗?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无讼联合创始人、CEO蒋友毅。在蒋友毅看来,人工智能要完全取代律师是很难的。法律服务本身的特征意味着它的内容很多都要依赖人来完成。只有其中不涉及到人的服务的纯信息服务,比如说简单的咨询,才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
并且,最近美国公共广播电台上的一篇文章也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虽然不少行业都受到人工智能较大的影响,但是律师在法律行业受到的影响不大,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只有3.5%,但是其他几个相关法律岗位在接下来20年内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都较高。这至少说明律师这个行业在未来还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
而在我看来,律师并不能完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就比如说涉及谈判、头脑风暴等非线性思考工作,就一定要用到律师。机器擅长的是标准化工作,而律师的工作极具个性化,它是很难标准化的。律师的工作主要是与人打交道,涉及沟通、谈判、判断等方面事务,律师必须以创造性的法律思维来面对这个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情势,考虑多种因素,从多个角度进行权衡,来寻找适当的法律路径,以帮助委托人解决问题。这个思考的过程较为复杂,人工智能还难以胜任。因此,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律师。
4年前 -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除了严整的教学培养体系之外,本科同学有浓厚的科研氛围,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有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始进入实验室或相关科研机构(如MSRA),跟随导师从事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是不容小觑的:每年都有十余位本科同学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当然,清华计算机系智能实验室距离国际顶尖AI研究机构(如MIT CSAIL)还有一定距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里会是我国有着AI梦的同学们绝佳的圆梦起点。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由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专业涉及机器人技术,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微机电系统(MEMS),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新一代的人-机系统技术等。
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肥沃的土壤,其计算机学院下设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浙江大学就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所,首任所长就是国内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被人尊称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开拓者”的何志均,之后两任所长潘云鹤和吴朝晖都算得上是他的得意门生,他们也先后担任了浙江大学的校长。从1981年至今,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见证和参与了人工智能的一系列变化。到现在,人工智能进入大数据阶段,浙大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已经建立了相当大的优势。
4:上海交通大学
5:南京大学
6:复旦大学
7:哈尔滨工业大学
8:中国科学技术
6年前 -
不会取代律师
机器人也是人设计的
汽车可以带人远行
却不能进到屋里,上楼,还需要人努力
法律机器人可以给人帮助,是按照程序,不会灵活7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