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什么理财好?为什么出现银行?
-
1.四分储蓄法 四分储蓄法就是把要存的资金分成四份,比例分别是1:2:3:4。这样对于不确定何时用、一次用多少,但又流动性有需求的储户来说时较合适的储存方法。
2.阶梯储蓄法 阶梯储蓄法就是把资金分成分成1万、2万、3万,分别存成一年、两年、三年的定期。当一年的存款到期,转存成三年。两年的到期,一样转成三年。 这样两年以后6万元三分的资金就都是三年的定期存款。
3.十二存单法 十二存单法即每月将一笔存款以定期一年的方式存入银行中,坚持整整十二个月,从次年第一个月开始每个月都会获得不菲定期收入的一种储蓄、投资策略,这种存款方式同时兼备了灵活存取和高额回报的两大优势。
拓展资料
存款越多利息越高
以2019年中国银行最新的存款利率计算,一万块钱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75元,一年期活期存款的利率为30元。 2019年12月最新的中国银行存款利率为:一年期定期存款1.75%,一年期活期存款0.3%。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10000*1.75%=175元。 一年期活期存款利息=10000*0.3%=30元。
定期存款亦称”定期存单”。银行与存款人双方在存款时事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有些定期存单在到期前存款人需要资金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有些定期存单不能转让,如果存款人选择在到期前向银行提取资金,需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
定期存款定义
现金、活期储蓄存款可直接办理定期储蓄存款,定期开户起存金额为50元,多存不限。存期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
可办理部分提前支取一次,存款到期,凭存单支取本息,也可按原存期自动转存多次。定期储蓄存款到期支取按存单开户日存款利率计付利息,提前支取按支取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逾期支取,逾期部分按支取日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凭本人定期存单可办理小额质押贷款。
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
储户提前支取的必须持存单和存款人的身份证明办理;代储户支取的,代支取人还必须持有其身份证明,其利率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取款人还需在支付的凭单上签具支取人姓名。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储户可以根据需要办理部分提前支取,验证手续不变,其利率提前支取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结付,留存部分按原存日期、原订利率到期支取时结付。
1年前 -
定期存款理财技巧:
1、把手中的工资分为多份,将每一份工资放到不同期限的定期中。
2、每个月都按照上述方法存款,经过长时间的循环,每个月都会有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到期,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个月卡里都会有一定灵活可用的数额。
3、坚持定期存款,用定期存款的方式坚持理财,就可以让自己手中的闲钱升值,现在通过网上银行就可以操作,也十分方便快捷。
不过投资就会有风险,需要谨慎考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够承受范围内的投资产品避免出现因判断失误导致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对于风险厌恶者来说,银行存款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今天老哥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银行存款的几个技巧。
1、选择时机
银行存款的利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时候存款利率高一点,有的时候存款利率会相对低一些。一年当中,月末、季末、年末这几个时间段的存款利率要更高。
2、挑选银行
各银行的利率都不一样,我国的银行种类有很多,有国有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地方性银行等。一般情况下,银行规模越小,利率也越高。因为中小银行揽储压力大,只能通过更高的利率来吸引储户存款。
很多人担心中小银行存款的安全性,实际上,很多银行都加入了存款保险,根据存款保险规定,每个储户在单个银行中,50万以内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受到全额保障。所以不管是什么银行,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我们在存款的时候,只要银行加入了存款保险,那么,假如银行倒闭了,五十万以内的本息可以得到赔付。
参加存款保险的境内金融机构,会在营业点的显著位置展示绿色的存款保险标识。该存款保险标识是统一的,都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设计。并且写有“存款保险”中英文字样,并且有“本机构吸收的本外币存款依照《存款保险条例》受到保护”文字和“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使用”等文字。
3、选择合适的存款产品
目前银行的存款产品有很多,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还有大额存单。一般情况下,活期存款的利率是最低的,定期存款中,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大额存单门槛高,20万起存,但是大额存单的利率比同期的定期存款要高。
大家在存款的时候能选择定期就选择定期,而且期限长一些利率会更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期限越长的存款利率越高,比如三年期定存和五年期定存,有的以后会存在利率倒挂的现象,比如三年期存款利率比五年期定存利率更高。
2年前 -
定期存款理财技巧:
1、把手中的工资分为多份,将每一份工资放到不同期限的定期中。
2、每个月都按照上述方法存款,经过长时间的循环,每个月都会有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到期,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个月卡里都会有一定灵活可用的数额。
3、坚持定期存款,用定期存款的方式坚持理财,就可以让自己手中的闲钱升值,现在通过网上银行就可以操作,也十分方便快捷。
不过投资就会有风险,需要谨慎考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够承受范围内的投资产品避免出现因判断失误导致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2年前 -
银行存款理财技巧如下:
一、合理选择存款期限,理财专家说,在加息周期,定期存款的期限既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存款期限以不超过一年为宜。对于临时需要用钱的储户,最好采用连月存储法,即储户每月存入一定的钱款,所有存单年限相同,但到期日期分别相差1个月。连月存储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储蓄的灵活性,储户临时需要用钱,可支取到期或近期的存单,且能减少利息损失。
二、定期存款转存要注意“临界点”,理财专家说,央行加息后,为应对利率调整,不少储户选择定期存款“转存”理财法。但是,根据储蓄条例,支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银行只按活期利率付息。如果定期存款存入的天数已大于转存临界点就不要进行转存;如果小于转存临界点,就可以转存。临界点的计算公式是:360天×存期年限×(新利率-原利率)÷(新利率-活期利率)。根据上述公式计算,三个月存期的存款已存期限在14天内、半年期存款在22天内、5年期存款在176天内,如果提前支取并转存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划算,已达到或超出上述天数,就不必转存。2年前 -
金融业指的是银行与相关资金合作社,还有保险业,除了工业性的经济行为外,其他的与经济相关的都是金融业。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3年前 - 最早的银行这个词汇源于我国唐代,和药行、茶行等等一样,是售卖银器的商店。这个词汇进入日本以后,到了明治维新时代,日本学习建立现代化金融体制的时候,把银行正式赋予了现在的含义。后来赴日学习的留学生,又把这个词汇再次传过回到中国。5年前
- “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金融业指的是银行与相关资金合作社,还有保险业,除了工业性的经济行为外,其他的与经济相关的都是金融业。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 金融无处不在并已形成一个庞大体系…”5年前
- 在计划经济时代,银行都是按照行业来区分的。每个主要的行业大类都有一个。服务自己的行业。比如现在农村信贷,都多半是农业银行的。建行就支持大型的公共建设。一般国家银行很多大多是商业银行。主要是为了竞争。避免垄断。另外万一有一个银行经营不善破产。也不会对经济有很大的冲击。
希望采纳
6年前 -
银行一词的由来:
“银行”一词始于意大利文Banca,原意是商业交易所用的桌椅。英语转化为Bank,原意为存钱的柜子。在中国历史上曾以白银为主要的货币材料,经商的店铺称为“行”,故译为“银行”。
中国最早使用“银行”是在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所著《资政新篇》(1895年)中。有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已有“银行”一词,最早起始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公元845年苏州出现了“金银行”,北宋书法家蔡襄《教民十六事》一文中说,“银行辄造吹银出卖,许人告捉”……
那么,银行是怎样产生的呢?
银行是由历史上的货币经营业逐步演变而来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区以至各国之间贸易活动的扩展,需要支付大量的铸币,但是各地铸币的材料、成色和重量、面额等都不一样,这给跨地区的商品交易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为了便于商品交易,客观上需要从商人中分离出一部分人来专门从事铸币的辨别、鉴定和兑换业务,于是铸币兑换业从此就出现了。
铸币兑换业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常往来于各地的商人,为了避免长途携带、保管货币的麻烦和风险,就将货币交给货币兑换商专门保管,并委托他们代理支付、结算和汇款,这样货币兑换业就演变为货币经营业了。
货币经营业 随着货币经营业务的扩大,货币经营者手中聚积起大量的货币资金,他们就利用这些资金来办理放款业务,以牟取更多的利润,而社会上一些有钱又暂时不用的人,也都愿意把钱存放在他们那里,给自己带来利息收入。于是在货币经营业的发展中派生出了货币借贷业务。货币借贷业务 从而使原来的货币经营业转变为银行,原来的货币经营者也就成了银行家。可见,银行并不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
7年前 -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意思是板凳,早期的银行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使用。英语转化为bank,意思为存放钱的柜子,早期的银行家被称为“坐长板凳的人”。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
第二阶段:增加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即由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
第三阶段: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贷等业务,这时货币兑换业便发展为银行业。
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
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货币兑换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利用手中聚集的货币发放贷款以取得利息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了。
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都已经有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1171年,威尼斯银行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
在我国,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
近代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建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此后,1593年在米兰、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1621年在纽伦堡、1629年在汉堡以及其它城市也相继建立了银行。当时这些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是政府,并带有高利贷性质,因而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要求。最早出现的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规模巨大的股份银行纷纷建立,成为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形式。随着信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又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可视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的鼻祖。到19世纪后半期,西方各国都相继设立了中央银行。早期的银行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现在,西方国家银行的业务已扩展到证券投资、黄金买卖、中长期贷款、租赁、信托、保险、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
现代西方国家的银行结构非常繁杂,主要有:政府银行、官商合办银行、私营银行;股份银行、独资银行;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全能性银行、专业性银行;企业性银行、互助合作银行等。按职能可划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其他专业信用机构。它们构成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的现代银行体系。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如1930年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1945年成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1956年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开发银行、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等,银行在跨越国界和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作用。7年前 -
银行是一家以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不同地区对银行有不同的定义。 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其后,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德国在汉堡、英国在伦敦也相继设立了银行。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银行得到了普遍发展。
在宋朝时期中国出现了具有高利贷性质及无利息存款业务的钱庄与票号,第一家具有近代特征的银行是上海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清朝(光绪二十三年)成立。
根据香港的银行监管机构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定义,在香港营运的银行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接受存款机构
商业银行
一般银行
此外,根据银行的背景亦可作以下区分:
中央银行
公营银行
私人银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银行分为
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 (含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银行
bank
通过存款、放款、汇兑、储蓄、信托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现代金融业的主体,国民经济运转的枢纽。
产生和发展 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兑等。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时 ,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 。近代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建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 。此后 ,1593年在米兰 、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 、1621年在纽伦堡 、1629年在汉堡以及其它城市也相继建立了银行。当时这些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是政府,并带有高利贷性质,因而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要求。最早出现的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是1694年成立 的英格兰银行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 ,规模巨大的股份银行纷纷建立,成为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形式。随着信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又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可视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的鼻祖。到19世纪后半期,西方各国都相继设立了中央银行。早期的银行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现在,西方国家银行的业务已扩展到证券投资、黄金买卖 、中长期贷款、租赁、信托、保险、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
现代西方国家的银行结构非常繁杂,银河系全景图组织形式种类繁多,主要有:政府银行、官商合办银行、私营银行;股份银行、独资银行;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全能性银行、专业性银行;企业性银行、互助合作银行等。按职能可划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其他专业信用机构。它们构成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的现代银行体系。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如1930年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1945年成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1956年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开发银行、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等,银行在跨越国界和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中国的银行 中国在7~10世纪初期的唐朝,已经出现了办理金融业务的独立机构,但经营范围比较单一。明朝中叶出现的钱庄和清朝产生的票号,实际都具有银行的性质。这类采取封建式组织管理形式的金融机构,都是独资或合资经营的,很少有分支机构,资金力量薄弱,业务范围小,与股份银行在业务经营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国的第一家民族资本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5年清政府成立户部银行是中国最早的国家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银行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发达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银行业畸形发展。在国民党统治的后期,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以及中央信托局、中央合作金库等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人民金融事业逐步发展壮大。1932年成立的苏维埃国家银行,后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1948年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
1949年以后 ,在没收官僚资本银行的基础上 ,结合组织各革命根据地的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将原来的官僚资本银行改组为新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合作银行。以后,又新建和改组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1953~1955年,经过清产核资、调整业务和实行储蓄专业化、公私合营银行的机构和业务并入中国人民银行,从而建立了新的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 。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国家统一管理金融的机构,其他专业银行成为经济实体。此后还建立了股份制的、按经济区域设置的多功能的交通银行和其他银行以及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新的金融体系。在这种体系下,银行既是经营货币、办理信贷、结算业务的经济组织,又是国家调节经济、管理经济的重要机构。
不叫金行是因为:
“银行”的来历
银行=长凳银行最早出现于欧洲,英语称为Bank,这个词来源于意大利语Banco(长凳)。为什么长凳会演变成银行这个词呢?原来其中有个掌故。
11世纪时,欧洲商业日渐兴起,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曾经是沟通欧亚的贸易要冲,四面八方的生意人云集,流通着各国货币,为了鉴别和兑换,出现了钱币商。由于条件简陋,办事处只有一条长凳,所以商人们称它Banco。
有趣的是,译成汉语时称做“银行”,这里也有个掌故。原来这个词传入我国时,我国货币主要是白银。早在西方文明来到中国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钱庄、银号等经营货币业务的商行。“银”字成了货币的代词,而“行”来自商行,所以后来称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公司为“洋行”。
最早提到银行一词的是清朝咸丰六年(1856),在香港出版的一本书中谈到了“银行钱票”。我国开设的首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1897)。1904年清廷户部(即财政部)奏请成立“大清户部银行”,1908年更名为“大清银行”,这是我国首家国家银行。
8年前 -
“银行”的来历
银行最早出现于欧洲,英语称为Bank,这个词来源于意大利语Banco(长凳)。为什么长凳会演变成银行这个词呢?原来其中有个掌故。
11世纪时,欧洲商业日渐兴起,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曾经是沟通欧亚的贸易要冲,四面八方的生意人云集,流通着各国货币,为了鉴别和兑换,出现了钱币商。由于条件简陋,办事处只有一条长凳,所以商人们称它Banco。
有趣的是,译成汉语时称做“银行”,这里也有个掌故。原来这个词传入我国时,我国货币主要是白银。早在西方文明来到中国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钱庄、银号等经营货币业务的商行。“银”字成了货币的代词,而“行”来自商行,所以后来称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公司为“洋行”。
最早提到银行一词的是清朝咸丰六年(1856),在香港出版的一本书中谈到了“银行钱票”。我国开设的首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1897)。1904年清廷户部(即财政部)奏请成立“大清户部银行”,1908年更名为“大清银行”,这是我国首家国家银行。
8年前 -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是“发币的银行”,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集中保管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同时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有:货币发行、集中存款准备金、贷款、再贴现、证券、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的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等。10年前 -
“银行”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Banco,意思是“长板凳”。在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几个港口城市由于水运交通便利,各国商贩云集,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各国商贩带来了五花八门的金属货币,不同的货币由于品质、成色、大小不同,兑换起来有些麻烦。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为别人鉴别、估量、保管、兑换货币的人。按照当时的惯例,这些人都在港口或集市上坐着长板凳,等候需要兑换货币的人。渐渐地,这些人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坐长板凳的人”,他们也就是最早的银行家。这些人在经营货币兑换的过程中慢慢发展壮大,又开始为商人们提供汇兑业务。
呵呵,,反正可以说是随着货币和市场的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呵呵,,我在做任务啊,楼主请选我为最佳答案啊。。。。。呵呵。。13年前 -
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很发杂的问题。
1.可以,计划经济年代我们国家不是只有一个中国人民银行吗?天也没掉下来啊 。但是目前以你行多了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哦必要吧。将来也许真的可以都不要银行了。这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产物,形式而已。
2.你不是经济的吧。但不论干什么的,在任何行业都不会只有一个公司,都要有竞争者的存在吧。这样才有竞争 ,才有发展。(当然我不是说只有一家就没的发展了。)
就像中国人民银行就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现在经济中一个国家金融领域的监管者和调控者。它的只能不是一般的银行可以替代的。
象大家所知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交通,招商,兴业,深发展,等很多股份制商业银行,他们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经济发展的促进者。但各有各的优势和习惯,比如工商银行的客户很多都是国有企业等,但是新组建的股份制银行很多则习惯于和兴起的企业,民营企业,集体企业等合作,这种合作关系是一种很复杂的博弈形成的习惯。
还有,象邮政储蓄都很方便,网点多,很多农村都有网点,这是很多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和资源吧。
3.说了这么多的 ,意思是 经济形态也和其他东西一样,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经济形态而表现出来的 形式而已。
至少目前来说,全国就一个银行的话,会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1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