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2040 年,人形机器人将比人类还要多,埃隆·马斯克最近得意洋洋地宣称。这是一段典型的马斯克式的豪言壮语,很可能和这位亿万富翁对全自动驾驶汽车的过度炒作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机器人乌托邦往往无法捕捉到混乱的劳动力市场现实:即使在韩国,最欢迎机器人的国家,制造业 workforce 的自动化率也只有大约 10%,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全球范围内,这一数字更接近 1.6%。
仍然,这是一次号召。我期望马斯克的热情能够在欧洲引起强烈共鸣。劳动力短缺、人口下降以及一个迫切希望减少对外来工人依赖的政治阶层,将会把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列为优先事项。只是不要问企业如何负担得起。
如果机器人看起来越来越像是一个技术解决方案,那并不是作为一种对当前在工厂地面上工作的肌肉和骨骼的悲观替代,而是为了从日益缩小的劳动力中榨取出更多的价值。欧洲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大陆——意大利的中位年龄几乎与日本持平——而生育率,也是马斯克的另一个痴迷,正在急剧下降。由于新冠疫情后的回岸效应,争夺新的招聘人员来替代退休工人也变得更加艰难。欧盟的一份报告指出,包括建筑和医疗在内的大约 40 个职业正面临“广泛”的劳动力短缺,其中一些职业过于依赖于一个浅薄的廉价劳动力池。
机器人技术也在发生变化,看起来更像是增强者而非蓝领世界的破坏者。我们已经看到了协作和移动机器人——cobot,它们与人类一起工作而不是在封闭的围栏中——成为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据德国初创公司 Sereact 的联合创始人马尔·图舍尔称,现在人工智能正在为仓库机器人提供能力,使其能够使用由 OpenAI 闻名的大语言模型自己理解如何挑选和打包物体。尽管马斯克式的人形机器人备受 hype——标普全球情报公司表示,这类机器人最终可能成为最大的人工智能设备市场之一——但现实是,在此过程中将有大量不那么引人注目且更现实的应用。
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是丹麦,尽管其经济体量远小于美国、英国和法国,但在机器人密度竞赛中排名却高于这些国家。丹麦以拥有欧洲一些最严格的移民规则而闻名,并且其劳动力市场因诺维信公司(Novo Nordisk A/S)等大型企业而受到挤压。去年,丹麦电工工会和雇主协会委托咨询公司 HowToRobot 编制了一份报告,探讨在未来五年将面临 6700 名工人短缺的情况下,哪些任务可以实现自动化。结论是,自动化诸如拉线、钻孔或切槽等特定重复性工作,就可以弥补短缺的 14%。这听起来可能不多,但如果在大陆层面和多个行业中类似的比例能够实现,累积起来的效果将非常显著——并吸引新的信徒。
自动化看起来比其他解决劳动力短缺的方法更容易在政治上获得支持,比如推迟退休年龄(这在法国证明是非常有毒的)或更多依赖外国劳动力(这助长了像德国的 AfD 这样的反移民政党)。随着大规模失业不像过去那么普遍,技术乌托邦主义在整个领域都有所体现:英国的基尔·斯塔默最近呼吁将人工智能“注入”我们的血液中,而法国极右翼政治家埃里克·泽穆尔在 2023 年则呼吁让机器人来做农场劳动而不是移民。这种更为宽松的态度与 2020 年欧盟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数据相符,该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工业机器人破坏了就业——恰恰相反。
那么有什么陷阱呢?一个就是炒作会适得其反。过度宣传机器人技术,可能会导致失望。安全问题可能会被证明是合理的,而有些行业可能比其他行业更难自动化:日本的经验表明,即使在高科技国家,像照顾老人这样的服务也真的很难实现自动化。新书《生育率下降》的作者马基姆·萨贝希警告说,日本仅靠自动化到 2040 年满足 1100 万劳动力缺口将面临困难。
机器人欧洲面临的另一个障碍是为其雄心提供资金。自动化专家迈克·威尔逊估计,包括工具和夹具在内的工业机器人典型成本约为 90,000 英镑(111,000 美元)。根据英国制造业工人短缺 58,000 人的估计,这相当于理论上需要投入 30 亿至 50 亿英镑来弥补这一缺口。如果产出增长估计的 60 亿英镑是准确的,那么这笔投资将是值得的,但仍然是一笔不小的金额,用于押注一个需要时间和专业知识才能实现的结果。不幸的是,机器人也不为福利国家缴税。
自动化因此最多只能是欧洲面临生产率和人口危机时的几个解决方案之一——还需要劳动力市场改革和促增长政策。而且,鉴于欧洲错过了很多科技革命,它应该力求在这个方面保持领先。
韭菜热线原创版权所有,发布者:风生水起,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rx.com/88974.html